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股东价值最大化所引发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产品质量低下、员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极大地妨碍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众多利益相关者,他们都对公司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并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它能否有效地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而股东只是其中之一。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过程中逐步意识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单纯的以股东价值为目标,而不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企业能够长期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并且努力满足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一种互惠的关系。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企业的监管制度和管理系统,不仅是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利益相关者各方利益,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理论意义来说,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对于完善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加强了与企业的关系,他们将不同的资源以不同的方式投入企业,必然有各自的利益所在,其利益要求也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构架得到传达和反映。因而基于约束和激励机制的要求,以及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差异性,作为多边契约关系总和的企业,战略目标应紧贴企业利益主体,各个利益主体的目标都可以折衷为一个统一目标--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长。围绕这一目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设计和评价企业的绩效切实可行。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其核心内容-企业绩效评价,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十分完善的框架体系。本文将在对现有文献和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基础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明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重点探讨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指标权数、评价标准、综合评价模型方面的问题。本文认为,这些研究将完善现有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内容框架,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如激励理论、分配理论等奠定基础。
(2)从实际应用来看,本文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置提供参考。作为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绩效评价体系,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股东的利益,也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只有用于企业实际,其功能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如果束之高阁,那只能带来成本的浪费。因此,在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可操作性和企业之间的可比性。第二,有利于利益相关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利益相关者要进行准确的投资,必须对企业真实的绩效状况有一个清楚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投资的准确性,降低投资风险。第三,有利于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建立起双方互信、诚信、双赢的合作机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其利益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冲突的地方。如果只看到冲突而不能看到合作,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交易成本,并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而且从长远来看,冲突是暂时的,合作是长期的,是互惠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不仅能够有效规范和监控企业经营者的行为,而且能够促使利益相关者之间加强沟通和协调,从而使得企业经营活动健康、稳定有序的进行。第四,有利于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通过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来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程度进行对比和分析,一方面可以强化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指标权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构成。通过文献检索我们看到,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丰富,但也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而要想完全超越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重新设计一套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工作量庞大,而且重复劳动很多,也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本文在企业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下,借鉴国内外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对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虽然企业绩效评价从一开始就是从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满意程度的角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的评价,但考虑的利益相关者非常单一,而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角度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的文献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加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将会成为企业绩效评价的主流。
(2)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本文认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是指企业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通过指标设计、权数确定、标准值选取、综合模型构建等步骤,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价企业一定经营期间内对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满意程度,帮助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引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水平。
(3)由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相同的地方,更有不同的地方。因此,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设置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就很多。为了使设置的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方便、简洁,切实发挥评价、导向、管理和预测功能,本文在利益相关者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时遵循了目标一致性、客观性、适用性、系统性、成本效益性等原则。
(4)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主体方面,通过对利益相关者定义和分类的文献阅读,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企业绩效评价的“源主体"分为股东、金融机构、供应商、顾客、员工、政府和社区、社会公众7大类。这7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与企业的整体利益密切相关,都有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的动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让这些“源主体”都来设置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既不现实也无可能。本文认为,可由中介机构作为“执行主体”,由执行长、指导顾问、执行团队、推行团队等组成一个专门机构,代替“源主体”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5)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客体方面,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按照假设提出-变量选择-研究设计-实证结果及解释等步骤对企业绩效评价客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对其利益要求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企业放在一起采用一套指标进行评价,也不能每个企业都设置不同的绩效评价体系,而应该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分类,将同类型的企业作为一个评价客体。考虑到研究的代表性,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以矿产资源型企业为例,对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6)由于企业要考虑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如果从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来设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将会非常庞大,而且利益相关者不容易抓住重点,数据也不好取得。因此本文只从结果方面来设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并在指标初选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筛选。最后从股东、金融机构、供应商、顾客、员工、政府与社区、社会公众7个利益相关者方面设置了18个评价指标,并对每个指标进行了详细说明。
(7)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是企业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者,只有他们对其专用性资产拥有完整的产权,才能相互签约组成企业。专用性资产的多少以及资产所承担风险的大小正是利益相关者团体参与企业控制的依据。因此,本文认为按照利益相关者同等重要的原则和同类指标同等重要的原则来确定权数,过于简单化,也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数,克服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的弊端,有一定的科学性。
(8)近20年来,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评价方法也日益复杂化、数学化和多学科化。从上面的分析看出,各个合成模型都有自身的优点,又有其局限性。为方便理解与应用,本文通过对指标进行趋同化和无量纲化处理、标准值的确定,采用改进后的功效系数法和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模型。
(9)按照本文所建立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我们对105家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得分来看,105家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三年来的总分没有一家超过70分,说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矿产资源型企业的绩效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第二,从排名来看,如果企业只关注某一个或二个利益相关者,而忽视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其排名将就会受到影响。第三,从影响因素来看,时间差异、矿产资源的用途差异、终极控股人差异、区域差异、规模差异等都对企业绩效有一定的影响。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些差异,做好应对措施,以使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满意程度得到长期稳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