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来元和胡明等人翻译的高罗佩著作《大唐狄公案》,自1981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成为了至今30年经久不衰的畅销书。然而,现在对该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上,具体的翻译研究零散且不系统。细读该译本后发现,其中的“讹”现象很普遍,研究《大》的这种翻译现象有助于进一步挖掘该译本的翻译研究价值。本文借鉴描述性研究方法,运用钱钟书“讹”翻译理论视角,通过细读文本,对《大》的“讹”现象梳理分析,指出为了使译本更接近中国公案小说本色及更符合中国国情,陈和胡从以下三个层面对《大》进行了“讹”化翻译,即语言层面、篇章层面和文化层面。首先,通过对语言风格复古化和人物言语本土化改写在语言层面上模仿中国明清白话小说;其次因为“技痒”,译者对情节进行了添加和压缩,使得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述更加生动鲜明,情节更加紧凑简洁;最后,译者通过对有关性的情节的委婉化,文化异质元素的节略,使译本在文化层面上更加符合中国国情。通过对这三个层面“讹”现象的分析,作者发现《大》明显受到译者自身文学审美、传统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的影响,将这一西方侦探系列小说改写为具有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中国公案小说。这种基于中国公案小说的改写对当代小说翻译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