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中种类最丰富、进化程度最高的科之一。其分布范围广且规律性明显,有较高的环境要求和较强的生态系统依存性,对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北盘江流域是重要的季风交汇区、林地区交错带,喀斯特地貌典型,生境条件极为特殊,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丰富。但该区石漠化程度高、强度大,资源本底不清,且兰科植物市场贸易严重。为此,开展北盘江中下游峡谷区兰科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极为迫切、意义重大。本文以研究区的野生兰科植物为对象,通过开展兰科植物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威胁因素等的调查分析研究,补充完善资源本底,阐明研究区兰科植物分布格局特征,揭示研究区特殊的过渡性特征及其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分布规律,为区域生态保护乃至兰科植物资源保护性驯化培育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区共有兰科植物49属,163种(含变种、变型);其中,贵州新记录2种,研究区新记录属6属,新记录种33种。受危等级在濒危(EN)以上的有27种,占总种的16.56%;单种属所占比例较高,共22属,占总属数的44.9%。(2)与相邻周边区相比,研究区兰科植物属、种数量除与北部区域具有一定差距外,与相邻其他区域相差不大;研究区种属比值均比相邻周边区高,种系分化程度大。属的相似性均大于种的相似性,且属的相似等级除与北部区域相似等级为中等不相似外,与其余相邻区均为中等相似,而种的相似性均为中等不相似且相似性系数较低。(3)兰科植物种的分布频度均较低,出现样方次数在1~5之间的种有69种,占已调查总种数的77.53%。1100-1300m海拔段兰科植物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随海拔变化,兰科植物所在群落优势种均不明显,群落物种间个体数量差异较小。(4)兰科植物属、种区系组成丰富,属的区系类型可划分为11个分布类型、5个分布变型,种的区系类型可划分为7个分布类型,3个分布变型。属、种的R/T值分别为3.18、7.43,热带性质属、种明显占据优势。以研究区为自然分布边缘区(界)之一的物种共有45种,占总种数的27.78%。(5)随海拔的上升,兰科植物种数先增大后减少,在900-1100m海拔段种类最为丰富。濒危(EN)、极危(CR)物种主要出现在500-1100m海拔段;在1100-1300m海拔段兰科植物区系类型最为丰富。不同坡度、坡向、坡位、群落类型、小生境类型间分布的兰科植物差距大,物种相似性较低。晴隆、关岭交界处与望谟县境内是兰科值分布的两大密集区。极危(CR)等级物种主要分布于晴隆、关岭交界处,濒危(EN)等级物种主要分布于晴隆、关岭交界处与关岭、兴仁、贞丰交界处。(6)适应类群多样,地生兰有75种,附生兰80种,腐生兰8种。按照TWINSPAN聚类,研究区兰科植物可分为18个适应类型;结合CCA排序图,同一适应类型的物种绝大部分集中于相近区域。海拔、群落高度、地形是影响兰科植物分布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7)兰科植物受人为干扰强,中等强度干扰以上的物种有63种,占已调查到兰科植物的70.78%。生境退化或丧失严重,研究区40.65%的面积均为石漠化区,分布种有68种,占已调查到兰科植物的76.4%。优先保护区为晴隆与关岭交界处、望谟县境内、贞丰与关岭交界处。优先保护种为白及(Bletilla striata)、麻栗坡兜兰(Paphiopedilum malipoense)、石斛(Dendrobium nobile)、兴仁金线兰(Anoectochilus xingrenensis)、广西石斛(Dendrobium scoriarum)、尖喙隔距兰(Cleisostoma rostratum)、巨瓣兜兰(Paphiopedilum bellatulum)、、无叶美冠兰(Eulophia zollingeri)、钻柱兰(Pelatantheria rivesii)、棒叶鸢尾兰(Oberonia myosurus)、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贵州地宝兰(Geodorum eulophioides)、剑叶鸢尾兰(Oberonia ensiformis)等1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