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产物,产量逐年递增,而我国“重水轻泥”现象严重,污泥不及时处理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污泥处理处置得当,则能变废为宝,实现可持续资源化回收利用,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上都能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所以近些年对污泥的研究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但目前污泥中蕴含的大量重金属却是实现污泥资源化的重大阻碍,甚至多数污泥中重金属有严重超标现象。所以本文就污泥中重金属随着脱水条件改变而发生的固液两相中分布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固液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学术研究和实际工程运用提供参考。实验选取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泥和萧山临江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泥作为实验原料探究不同条件(pH值、静置时间、PAM和CaO添加量、国泰药剂(以下命名为GT-15)等)影响下污泥脱水性能和污泥中重金属的变化情况。七格污泥在中性条件或者CaO投加量250 mg/g DS(以绝干污泥量计,下同),PAM投加量4~6 mg/g DS时,过滤时间值最小,说明污泥脱水性能最好。污泥中重金属含量Zn>Cu>Cr>Pb>Ni>Cd,随着pH值的增加,在固相中的含量比例逐渐增加,随着静置浸出时间、CaO和PAM添加量的增加,固相含量比例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潜在危害生态指数生态风险性顺序为:Cu>Zn>Pb>Ni>Cr>Cd,加入药剂调节后,重金属潜在转移的可能性降低,Cu、Zn、Ni等较活泼的金属容易受到条件的改变,而在环境中发生转移现象。临江污泥在弱酸环境下或者CaO投加量250~300 mg/g DS,PAM投加量4~6 mg/g DS时,过滤时间TTF值最小,说明污泥脱水性能最好。污泥中重金属含量Zn>Cr>Cu≈Ni>Pb>Cd,其中重金属随着外环境条件的改变,基本上与七格污泥有相似的分布变化规律,但其中Cr相对稳定,不易发生转移。对应生态风险性顺序为:Zn>Ni>Cu>Pb>Cr>Cd,Ni和Cd对环境的影响较敏感,潜在转移性较高。GT-15药剂对于两种污泥中重金属有一定的螯合固定作用,经该药剂调理的污泥有很好的稳定性,在低pH值的环境中,其含有的重金属的潜在转移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