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是最杰出的英语作家之一,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为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和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架起了一座桥梁,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大批作家,而康拉德研究也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对康拉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小说的叙事特点、象征意义、印象主义、殖民主义和父权男权观念等方面,而对小说人物的分析大多针对小说的叙述人和故事的主要指涉人物展开。康拉德小说中的主人公和叙述人成为大家的唯一关注点,这种现象导致了这些“中心人物”占据了官方意识或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在构成大众注目焦点的同时,他们也得到作者给予的最大话语权,他们既是小说叙述聚焦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传统价值体系的核心。然而,康拉德小说的内涵并不仅仅局限在这些人物身上,通过他们展示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本文从分析“狂欢化”人物在康拉德小说中的处境展开,继而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特点、类型、产生土壤、文化意义,以及“狂欢化”人物在叙事结构、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由此对传统的康拉德小说人物研究提出质疑,从“狂欢化”人物的视角全面审视康拉德小说的人物和事件,探究隐含在官方话语下的民间文化内涵,研究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在相互质疑和碰撞中形成的对话。在对康拉德小说结构、人物、主题重新定位过程中,展现康拉德小说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独特的风格,揭示出康拉德小说的对话性、复杂性、多义性、开放性,以及康拉德处于世纪之交的矛盾、孤独、悲观、绝望等情绪。论文主体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特点。本文将康拉德小说中的小丑、骗子、傻瓜等人物定义为“狂欢化”人物,并且将康拉德小说中对这类人物的塑造分为三种情况:单一型的“狂欢化”人物、复合型的“狂欢化”人物、突变型的“狂欢化”人物。第二部分,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形成的土壤。“狂欢化广场”在康拉德的小说中主要体现为甲板、船舱以及远离文明的原始部落,正是在这些原始、自由、粗俗、放纵、无理性的环境中产生了“狂欢化”的人物。第三部分,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体现的民间诙谐文化。如《文明路上的先锋站》中“狂欢化”的民间诙谐话语、《黑暗的心》中的讽刺性模拟等。第四部分,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叙事功能。康拉德借助于小丑、骗子、傻瓜等角色实现了对叙述人传达的官方意识的悖反,在各种声音的冲突中达到了对“中心人物”的质疑,甚至将其拉下神坛,从而打破了小说单一叙述话语的局限,让小说成为一个杂语的、多元的、众声喧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