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起我国实施了在校大学生参军制度,由此,一个特殊的群体——退伍复学大学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中国梦”和“强军梦”背景下,研究这一群体,有着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退伍复学大学生作为高校一个较为独特的群体,从“校门”步入“营门”,从“营门”回归“校门”,两年内教育环境、文化背景、学习氛围和角色扮演的快速转变,给这一群体带来了一系列适应性问题。退伍复学后,他们面临着交往主体由战友、军队首长向大学同学、老师的适应性问题,行为主体从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向高校专业知识学习的适应性问题,职业发展路径从军队发展向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等。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面临的一系列适应性问题,本文敢以理性问激情,力争在高校征兵热潮中冷静思考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性问题的归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政府对于退伍复学大学生福利政策的不完善和难落实,军队对待退伍复学大学生的教育缺失;退伍复学大学生个人调适的失衡。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适应性问题,政府、高校、军队等都迫切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造性推动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性能力的提升,创造性提出解决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性问题的可行性策略。学校作为退伍复学大学生教育的主体,应积极提供配套的主题教育;政府应继续推动征兵政策和安置政策的不断完善,强化政策的落实和监督;军队应做好退伍教育和疏导,强化军地互动,为退伍复学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提供辅助教育;退伍复学大学生应及时适应角色转变,明确角色定位,肯定参军价值,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做好自我教育。只有政府、高校、军队以及这一群体自身的凝聚共识、通力合作,才能有效确保大学生士兵“入伍欢心、在伍安心、退伍放心”,有效促进退伍复学大学成长成才、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