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本世纪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高等教育领域在注重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将如何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纳为其研究主题。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高校的学科齐全和专业的多样化,而高校专业的设置又以社会分工的需求为导向,因此专业作为学生在校技能学习和毕业求职方向,不仅与高校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相联系,也与学生在社会结构中所从事的职业地位息息相关。在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中,除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以及家庭背景差异带来的学生入学机会不均衡外,学生对专业的选择逐渐受到重视。研究我国大学生专业的选择,不仅可以验证我国大学生专业选择是否存在不公平现象,也是对高等教育公平视角的一个扩展。
文化再生产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作为新教育社会学再生产理论的典型代表。早在20世纪60年代,布迪厄就研究出学生专业的选择实质是由其本身的资本总量及资本结构决定。通过文化再生产,学生专业的选择不仅影响高等教育内部公平,也成为影响社会公平的原因之一。文化再生产理论不仅适用于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等教育,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气质和体制受特权阶层影响的社会现状。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研究我国大学生专业选择是否公平,有利于揭示专业选择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公平原因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也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育人质量,进而推动社会公平。
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得出我国大学生专业选择实然状态中符合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有:第一,在教育起点的专业选择上,学生受习性和信念的影响,专业选择上存在性别差异;父母的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及家庭居住地对学生专业选择存在不公平影响。第二,在教育过程的专业学习上,受高校间不均衡的教育投资及高校对不同专业的不均衡投资,学生的专业学习因学校软硬件的不均衡存在差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社会实践等受父母文化资本及经济资本的起点不均衡影响而存在差异。第三,在教育结果的专业选择上,家庭经济资本影响学生预期薪资待遇,而预期薪资待遇和就业前景又影响学生再深造专业的选择,因而起点资本差异对学生再深造专业选择存在不公平影响;入学专业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就职专业选择下的岗位收入和社会地位,因而起点资本的不公平直接影响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但研究也发现,在我国大学生专业选择不公平的整体状态下存在高等教育促进专业选择公平、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现象。具体结论为:首先,教师授课质量与学生入校后专业兴趣与职业发展目标的联系呈显著正相关;其次,学生受大学整体氛围影响,在个人专业素质和社交技能上普遍增强;再次,就职专业的满意度主要受专业的对口度影响;最后,就职专业的不公平现象还受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通过详细剖析美国高校因其教育气质抵制性别、种族和生源地的差异、通过教育投资缩小起点资本的差异、高校的管理制度降低淘汰体系的功能、教师教育行为促进师生心智结构的发展以及开放的创业门槛和就业机会带来的大学生专业选择相对公平的实然状态,和文化再生产理论推导下的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应然状态,为促进我国大学生专业选择提供了建议和思考。因此,我国推进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公平应从政府、高校、教师和学生四方面着手。第一,政府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高校融资路径多元化的鼓励、教师学术自由权力的保障、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创业和就业公开公正的推动等措施共同营造高等教育领域中公平的教育气质。第二,高校通过设置灵活的招生制度、灵活的专业选择制度以及灵活的专业培养制度促进学生专业选择的公平性。第三,教师通过树立坚定的终身学习观,以作为转化性知识分子实行反思性教育工作。第四,学生在明晰淘汰体系的前提下,通过自身努力减小淘汰体系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