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西周时期就有“采风”之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民间歌谣地记录和整理,无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较早的国家。但在漫长的封建统治和曲折的近代化进程中,由于经济的落后和观念的封闭等一系列因素地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处于一种自身自灭的状态;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民族文化意识地强化,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保护尤为重视,抢救了许多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但由于现代文明地冲击,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新的生存困境,这就需要文化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更多不懈地努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交流的增多,随着上世纪70年恢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并于2004年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终于走上与国际交流的平台,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使我们的视野也更加开阔。文化空间也称文化场所,是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文化空间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性、原真性保护不可或缺的因素。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对文化空间研究和保护仍不够重视,到目前为止我国申报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没有文化空间类的项目,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文化空间类遗产的保护相对滞后。保护工作地开展必须有坚实的研究基础,深入地研究可以加深民众的认识,提升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从而促进保护工作的顺利展开。本文选取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环县道情皮影为研究实例,通过对其文化空间地探析,努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保护理论,探寻不同类别文化空间的具体保护方法。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文章选题的缘由、文化空间的相关研究状况及本研究若干问题的说明;第二章是对文化空间理论地探讨,总结了前人关于文化空间概念、内涵和特性的认识,阐述了文化空间与文化景观和传统节日的关系,对相关的文化空间保护理念作以简单地评析;第三章是对环县道情皮影及其文化空间地探析,认为应注重对环县道情皮影文化空间地保护;第四章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保护地分类研究,提出应根据不同文化空间的特性,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措施;第五章是论文的结语部分,笔者认为对文化空间的分类研究是重要和有待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