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松石是传统古老玉石,因其瑰丽被世界人民作为装饰品由来已久,中国考古出土大量东周时期的绿松石制品,目前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估。研究东周时期绿松石的使用状况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力状况、阶级分化状况、审美倾向乃至社会观念,了解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文化交流和差异。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出土东周时期的绿松石器进行专门探讨。所指绿松石,不仅指单件存在的绿松石制品,还指包含有绿松石的器物。研究的空间范围则是根据考古发现中,中国东周时期绿松石制品的实际出土情况,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将东周时期的中国分为楚文化区、中原文化区、吴越文化区、北方地区(又分为东北地区、冀北地区、甘宁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地区等五个亚地区)、西南地区等五个区域。根据五大区域考古出土绿松石制品的基本情况,把绿松石制品归于非镶嵌绿松石制品和镶嵌绿松石制品两个大类下,再以绿松石制品的形态、器类、组合使用等进行类型学讨论。并且结合报告、简报,对出土绿松石制品的墓葬进行身份等级分析。结果发现:东周时期绿松石制品具有地域特征,在上述五个区域出土的绿松石制品在数量、器形、器类、制作工艺上有偏好差异。东周时期绿松石制品还具有等级表征特质,一般来说,贵族是绿松石资源的首要掌控者,但平民也有一定绿松石资源的获取机会,他们之间的差异在于数量和制品精致程度上的区别,绿松石有向大众消费品发展的趋向。从五大区域出土绿松石的使用状况来看,大多是生活化的器类,极少礼制化的器类。绿松石在这些器类中的装饰功能是其最为首要的功能,按装饰对象不同,可分为人体装饰品和器物装饰品两种。除此之外,绿松石还有其他功能,如葬玉功能、实用功能等。结合五大区域绿松石制品的具体情况和主要出土点分析,结果认为,绿松石制品制作首先应遵循“就地取材”原则,但随着人们交通能力的提高和交流的频繁发生,绿松石制品的矿料来源选择增多,“就地取材”的空间范围扩大,人们获取绿松石矿,不再局限于本地或者国内,所以不排除国外伊朗、西奈半岛绿松石流向中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