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器之器”在现代意义上即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制造及加工机器基本零件的必需工具。在中国近代工业起步阶段,容闳提出了建立机器总厂、引进“制器之器”的理念,被称为晚清“工业建设最重要的新理论”,“勾画出了中国机械工业体系发展蓝图”。而且容闳经办的由国外引进的首批“制器之器”——机床对于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重大。本文以“制器之器”与容闳为主线,根据中外历史文献、档案、前人研究成果、实地勘察及口述访问,从以下问题入手:一、容闳提出引进“制器之器”理念的前后过程是怎样?理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成为晚清政府的一项政策;二、容闳所引进“制器之器”的相关经费、生产公司的具体细节有哪些?在江南制造总局应用在何处;三、在以上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探讨这一理念在晚清为何难以实现?又如何开始“制器之人”的培养?基于以上问题,论文主体共分为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通过对于“制器之器”理念的提出及引进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的论述,对容闳所处时代背景,尤其对晚清机械工业的发端简要介绍。其次,一方面从教育背景如何塑造了容闳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从社会交游如何影响其商业与机械工业视野两方面出发,对容闳的教育与社会交游背景进行了梳理与考证;第二章,以晚清洋务派中坚相关文献中“制器之器”一词的统计为基础,进而论述洋务派对于“制器之器”一词及这一理念的传播与认识,从而引出被洋务派传播与采用的理念的提出者——容闳。其次分:入曾国藩幕、安庆会晤、赴沪之行、跨洋之旅四个阶段介绍了容闳这一理念的发展过程。最后从内容、地域、产品三个层次尽力还原容闳“制器之器”理念的“真实面貌”;第三章,通过结合中美各类相关史料,尝试对容闳引进“制器之器”过程中出现的引进经费、生产公司——Putnam Machine Shop及引进后在江南制造局的应用三个问题进行了考证与解释;第四章,在前三章研究基础上,从容闳理念本身、企业生产与管理、政治与社会背景三方面对容闳提出的“制器之器”理念为何在晚清难以实现进行了解释。进而对伴随“制器之器”理念相生的“制器之人”理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