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女红文化研究包含几个方面:一、以女红所依存的特殊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制度及女性审美价值来剖析女红文化从发生到发展的演变进程。二、女红文化是与大传统社会的观念、价值和制度互相依存、互相转换的。女红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深厚的精神寓意。从女红丰富的艺术形态样式来认证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学术地位,探寻女红文化在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造价值及意义。三、作为“文化物种”的女红,是我们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发展和重构女红文化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使之适应社会的变革并成功转型为新文化观念下的女性文化素质教育,成为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之一。从而摆脱女红文化在现时代难以为继的严峻现实。如何重新建立女红文化教育传承体系,肯定女红文化的人文价值和文化意义,是探讨现时代女红文化重塑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论文第一章(分五个节)研究了肯定女红文化的人文价值。女红文化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阐述了女红文化的精神内涵。文章通过以神话中的女红—宫廷中的女红—闺阁中的女红—民间中的女红—京剧中的女红,五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红文化为论据,对女红文化从发生到发展所呈现的艺术样式及文化象征,以及女性文化审美内涵进行剖析,论证了女红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女红文化的艺术形式。肯定了女红作为从中国农耕文明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文化形态和样式以及经历几千年的延续、衍化所逐渐形成的女红文化独特的人文意蕴—“文化之茧”。论文第二章(分四个节)论述了近代女红文化变异发展中所面临的女红文化的衰败和危机,探寻解决危机的办法,提出了重塑女红文化、发展女红文化、振兴女红文化的观点。以近代女红—市场经济中的女红为论据,阐述了女红艺术形式及审美的变迁。再以教育传承中的女红为论据。阐述了以沈寿—张謇、杨守玉—吕凤子、任嘒闲—苏州刺绣研究所为中国女红教育与传承所作的贡献,指出只有通过兴办女红教育才能使女红文化成为现时代引导社会女性文化审美的风尚。提出女红文化艺术形式重塑的方法:①建立国家女红艺术博物馆。研究并收藏女红文化的历史珍品,收回大量流失海外的及民间的女红文化的传世之作,再现传统女红文化的辉煌,唤起对本土文化的回归,从而培养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②建立女红研习所。继承、研究、整理女红文化的技艺。对“人间国宝”民间艺人的保护,请进课堂,传授技能。③作为精神文化的女红,是女性的独立精神创造,女红文化是女性文化的精神符号,更应走向女性的精神世界。然而女红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无论是成为“事鬼神”先民原始宗教崇拜及“衣被天下”、“御寒蔽体”的生存之需,还是作为“蚕神文化”母仪繁衍的女性文化的神话;无论是成为以“垂衣裳治天下”皇权象征的附庸,还是作为“妇仪”、“妇德”、“妇功”的女性审美文化的载体;无论是成为文人、缙绅的雅兴文化的“赏玩”,还是作为大家闺秀女性文化的修养修身的体现;无论是成为近代政治文化的宣传符号,还是作为“不爱红装爱武装”所谓的“女性解放”的女性文化审美变异的体现,都没有寻找到女红自身语言的独立精神创造。“依附性”大于“创造性”。而民间女红创作中宝贵的“原生态”也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不可避免的彰显出市场态的金钱物质附属性和功利性,民间女红文化丧失了乡土文化的原始和淳朴的精神追求和“自喻适物”的物化境界,作品更是商品经济下庞大的“廉价复制”。一味的迎合拍卖收藏热潮及国外市场的需求,更加剧了女红文化价值的沦陷和女红艺术形式停滞不前的现状。女红艺术所具有的原始创作精神丧失了,女红艺术研究变得苍白无力。女红艺术是女性艺术创造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作为女性艺术家应将传统女红文化的艺术形式中融入女性艺术家的精神创造,使传统手工艺上升到艺术创作的高度,创作出适合现时代精神审美的女红艺术,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女红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论文以科学的逻辑方法论,系统阐述了女红文化在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中存在的真实现象,再从女红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的角度精辟分析论证了女红文化的人文价值,并且尖锐地提出以教育兴女红的观点,是一篇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域里,论述关于女红文化价值与意义、传承与发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