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作用的机制,并探讨改善脑组织血流是否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采用TCD屏气试验检测治疗前后脑血流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72小时、治疗7天、治疗14天的脉动指数(PI)、屏气指数(BHI)、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1)。(2)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3.118,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I、BHI、Vm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小时、7天、14天两组患者的PI有不同程度降低,BHI和Vm不同程度增高,两组患者治疗14天的PI、BHI、V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治疗72小时、7天的PI、BHI、V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天的PI、BHI、V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2小时的PI、BHI、V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天、14天的PI、BHI、Vm与治疗72小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治疗72小时、7天的PI、BHI、Vm与治疗14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况,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加快脑组织修复,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明显疗效,临床安全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