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电刺激联合药物麻醉在肛肠手术的效应机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age88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术切口疼痛是涉及皮肤痛、内脏痛及肌肉关节痛的综合性疼痛类型,与外科手术切割皮肤、肌肉、筋膜以及支配这些组织的小神经被损伤等有关,是一种涉及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急性疼痛,可能受炎症、应激状态的影响而敏化,而手术过程针刺麻醉镇痛也涉及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应激、内分泌、免疫炎症状态的调节。穴位经皮电刺激较针刺更方便安全,且广泛运用于临床,患者更易接受。本项目通过建立肛肠手术切口痛动物模型进行动物实验,并以肛肠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试验,从中医理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角度,整体取穴选取内关、神门具有宁心安神功效的穴位进行研究,局部则选取上髎、次髎穴进行研究。  目的:  临床试验在肛肠手术中,探索穴位电刺激对机体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及麻醉药量的调节作用、穴位电刺激对机体镇痛物质及对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相关指标的调节作用及手术过程穴位电刺激对手术后机体机能状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疼痛评分的调节作用。动物实验在肛肠手术切口痛模型大鼠中,探索OPI蛋白及海马BDNF在穴位电针镇痛效应中的调节作用、OPI蛋白的镇痛效应机制和整体取穴与局部取穴对模型大鼠的作用效应。  方法:  1.临床试验  纳入肛瘘、痔疮手术病人146例,行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分为三组,Ⅰ组(对照组:常规麻醉组)48例,施以常规静脉全身麻醉,Ⅱ组(穴位电刺激1组)50例,在常规静脉麻醉的同时,复合穴位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神门、上髎、次髎穴,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Ⅲ组(穴位电刺激2组)48例,在常规静脉麻醉的同时,复合穴位经皮电刺激双侧上髎、次髎穴,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手术过程中连接麻醉监护仪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实时观察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用药量,手术结束后进行总量统计,获取反应手术过程中机体生命体征及麻醉药用量的相关数据;手术前半小时及手术后1小时内采用普通唾液收集管及皮质醇专用的唾液收集管采集病人唾液,获取反应手术前后机体疼痛调节及神经免疫内分泌指标的相关数据;手术结束后通过相关量表获取术后患者的镇静评分、精神状态评分、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  2.动物实验  (1)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干预模型组、假电针干预模型组、opiorphin腹腔注射干预组、纳洛酮腹腔注射干预组、纳洛酮腹腔注射+电针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6组均建立手术切口痛模型,实施相关干预,于1小时后观察各模型大鼠的热痛反应时间,观察结束后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干预模型组、假电针干预模型组及opiorphin腹腔注射干预组大鼠麻醉猝死后取血清及下丘脑、海马,并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OPI蛋白及脑啡肽、下丘脑OPI蛋白及脑啡肽、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  (2)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opiorphin+模型组、中剂量opiorphin+模型组、高剂量opiorphin+模型组,4组均建立手术切口痛模型,实施不同剂量OPI蛋白腹腔注射干预,于建模后1小时、2小时、3小时、24小时观察各模型大鼠的热痛反应时间。  (3)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电针1组取内关、神门穴,电针2组取上髎、次髎穴,对大鼠进行针药复合麻醉后建立手术切口模型。  结果:  1.临床试验  (1)反映交感神经功能及应激状态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在组内因素的统计比较中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平均丙泊酚用量在组间因素的统计比较中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内关、神门、上髎、次髎穴穴位电刺激组对交感神经功能调节作用及镇静麻醉作用明显优于上髎、次髎穴穴位电刺激组及常规麻醉组。  (2)唾液OPI蛋白、SIgA存在组间的显著差异,OPI蛋白、SIgA、淀粉酶、皮质醇四个指标的差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NF-α及其差值的组间差异不明显。穴位电刺激1组在促进镇痛物质释放,缓解手术过程的应激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穴位电刺激2组。  (3)术后患者的镇静评分、精神状态评分、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术后2小时、3小时的疼痛评分在组间比较中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局部取穴电刺激在改善术后2小时疼痛有一定的效应,但对机能状态和其他时间疼痛程度方面的调节效果不明显,内关、神门、上髎、次髎穴穴位电刺激组对术后患者的镇静评分、精神状态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疼痛程度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上髎、次髎穴穴位电刺激组及常规麻醉组。  2.动物实验  (1)各组大鼠的热痛反应时间、血清OPI蛋白、海马BDNF在组间比较中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5);血清脑啡肽及下丘脑OPI蛋白、脑啡肽在组间比较中差异不明显(P>0.05);穴位电针组及OPI蛋白腹腔注射组大鼠的热痛反应时间明显延长,但其镇痛效应可被纳洛酮所阻断。穴位电针组可以明显提高大鼠血清OPI蛋白的表达,对脑啡肽干预作用不明显,此外,穴位电针干预还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  (2)各组大鼠的热痛反应时间在组间比较中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5)。25ug/ml到100ug/ml不同剂量OPI蛋白在建模后3小时内具有显著的镇痛效应,且不同剂量的OPI蛋白的镇痛效果相当,但在建模后24小时,仅100ug/ml的OPI蛋白存在明显的镇痛效应。  (3)与模型组比较,电针1组、电针2组均能够有效缩短麻醉大鼠的复苏时间;电针1组还能改善麻醉大鼠术后24小时的下丘脑HTR2A mRNA表达水平,而局部取穴在改善下丘脑功能方面的作用不明显,且整体取穴与局部取穴在电针干预麻醉术后24小时改善海马神经相关功能的作用亦不显著。  结论:  1.临床试验  在全麻肛肠手术中,患者术中交感神经功能较兴奋,心率、血压波动较大,机体应激状态较明显,唾液中相关应激指标呈明显升高,但是该手术对机体免疫炎症状态的影响不明显,同时术后的精神意识状态较差,出现术后失眠、尿储留、呕心等等临床症状表现,疼痛程度亦较明显,是全麻状态下肛肠手术术后的常见机能状态和不良反应。施加穴位电刺激干预后,可通过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缓解交感神经功能的兴奋,缓解机体的各项应激指标升高,并可促进机体镇痛物质的释放,缓解术后焦躁状态,促进术后精神意识状态、临床不良反应和疼痛程度的恢复和缓解,但对机体免疫炎症状态的影响不明显,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整体取穴电刺激的效应较显著,而局部取穴电刺激的效应不明显。  2.动物实验  (1)电针干预可能通过促进血清OPI蛋白释放,并通过OPI蛋白保护脑啡肽免受肽酶降解,进而通过阿片受体产生电针对手术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整体取穴电针在产生即时镇痛效应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海马BDNF表达,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2)OPI蛋白镇痛强效与本研究中的剂量相关性不大,而其镇痛时效与本研究中的剂量呈正相关。  (3)整体取穴与局部取穴均能改善大鼠的麻醉复苏质量,整体取穴在术后24小时还具有一定的中枢镇痛效应及可提高大鼠的应激状态。而局部取穴电针在改善模型大鼠术后24小时下丘脑及海马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整体取穴在改善下丘脑及海马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其改善麻醉复苏质量的机制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参蛤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OPD抗炎作用及免疫调节机理,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本文论述微波萃取(亦称微波辅助萃取)是将微波激活与传统的溶剂萃取法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颇具发展潜力的新的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法适用范围很广.该方法可用于提取大气中的多
1.目的: 通过对中风始发72小时内和中风后第14天两个时间节点腹力进行测定,探索中风病腹力测定方法,中风急性期腹力变化的趋势,腹力与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虚实的相关性,腹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优势地位的文化资源、卫生资源、科技资源和经济资源,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当加以重点保护的领域之一。为了充分体现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社
目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Peri-menopausal insomnia,PMI),观察其对PMI患者睡眠情况及主要临床症状的影响,评价该针刺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76例PMI患者随机
不同外源性植物激素混剂对水稻育秧进行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浸种育秧方式:水稻秧苗假茎宽和株平均根数比对照高3.2%~35.5%和2.1%~41.2%;喷苗池育秧:水稻秧苗假茎宽高于对
在全体党员中开展 “两学一做”,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相互促进的重要实践。——王东明“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
目的:通过双向性队列研究,探索中医药治疗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并进行预后分析。  方
疫病是外感热性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其源流,先秦时期,初识疫病;《内经》为疫病理论奠定基础;疫病治疗,始见《伤寒论》;疫病分类,始于王叔和;《肘后备急方》预防与治疗并重;《诸
分析了北美西部几个大型边坡破坏的工程地质、构造地质、强度性能和破坏机理的关系。各现场所识别的主要破坏机理基本上为深基倾倒破坏。评述了每个边坡破坏的特性、断定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