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危机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它的频繁发生对社会产生严重冲击。经济危机在广义上一般被定义为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危机主要表现在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严重失衡,生产和再生产发生困难、无法进行,经济运行处于混乱和衰退甚至萧条状态。 为了深入分析危机发生的机理,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深入考察了经济社会,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对于现代经济危机的另一个方面——经济危机的传递,经济学家们也提供了许多思路。但是,已有的研究不能较好地同时解释危机的发生与传递。 本文从相反的思维入手尝试分析危机的产生——分工的出现与深化必然产生危机。以亚当·斯密、Young,Allyn以及杨小凯的分工思想为基础,试图分析分工在危机中的作用,认为危机的发生过程如下:分工——信息扭曲——资源分配——危机——信息回聚——新分工 文中认为经济社会存在两种结构:商品结构与分工结构,以往的研究基础大多建立在商品结构上,这出现了危机与传递的不同机理。本文把分析建立在分工结构上:分工后,随着信息交换的出现,不同社会部门交换不同数量的信息,部分部门承担了比较多的信息交换;信息交换存在失真与时滞两种特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中不可避免的发生信息扭曲,每一次信息扭曲都扭曲相应资源的分配,资源的不适度分配出现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体现为危机。 信息扭曲的堆积就像熵一样,有序程度越来越低,这意味着扭曲的信息不会自行消失。要让熵下降或者说让信息回到合理状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新元素出现与危机。前一种只是暂缓了信息堆积,并没有彻底根除信息扭曲状态。危机却具有自发调节作用:信息回聚。回聚后,信息通道会向有效的途径建立新的链接,产生新的分工。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综述,主要同顾了早期对经济危机理论分类总结,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分工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上),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围绕杨小凯关于经济危机发生的理论展开,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正,从“平面”世界分析危机的发生;第三部分,分工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下),在上一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分析映射成立体的分析,构建分工金字塔,更详细的阐述危机的发生;第四部分,景气循环与危机的传递,在危机发生的原因上,景气循环与危机的传递都可以成为经济社会的内生现象;第五部分,第一次产业革命,从分工的角度理解产业革命及其带来的必然的危机发生的后果。 文章的创新点:文中的模型同样可以把危机的产生内生化;可以比较好的同时解释危机发生与传递的机理;在景气循环一部分中,还可以比较好的解释四种周期的一致性。 文中主要采用定性分析,附以定量分析,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文章的思路进行说明。本文也存在许多缺点:由于作者数学功底有限,难以用严格的数学语言加以证明,但本文通过逻辑的方式对危机的发生作了一个新解释,希望借此提高自身的经济理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