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使用不同填充物早期晶状体混浊程度、晶状体纤维细胞核降解情况、凋亡指数、Caspase-8表达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微环境改变对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及细胞器降解的影响。方法:将60只Dutch Belted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右眼行部分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分别置换平衡盐液(BSS)、20%C3F8、硅油。术后每组随机取10只兔于3天、7天、14天、20天、1月、2月、3月测量眼压,用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并照相;于术后1天、3天、7天、1月、3月每组随机选取2只兔并取兔眼晶状体,病理学观察晶状体纤维细胞形态、原位末端核苷标记(TUNEL)法检测其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测定Caspase-8的表达。将对侧未手术眼设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3F8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总发生率为100%,硅油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40%,BSS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20%,实验各组术后眼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学检测发现正常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下的纤维细胞核形态细长,而实验各组在相同位置的纤维细胞核有增大变圆改变,术后7天各实验组大部分细胞变为球形,随时间球形晶状体纤维逐渐增多;实验组术后1天检测到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第3天、7天达到高峰,1月后凋亡减少,3月内实验各组凋亡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各组术后晶状体纤维细胞均可见Caspase-8明显表达,正常对照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纤维细胞有微弱表达。结论: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可能与不同的眼内填充物导致晶状体纤维细胞代谢障碍相关;玻璃体切割手术及不同填充物C3F8、硅油、BSS所造成的玻璃体腔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晶状体纤维细胞过早分化并出现大量晶状体纤维细胞凋亡,且两者密切相关。其中,Caspase-8表达增加提示玻璃体切割术后Caspase-8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研究为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