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某医科大学(大连地区)2016-2017级临床医学并轨研究生为对象,通过对其目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调查,其中培养方案包括内部评价即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外部评价包括从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用人单位等角度对学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在评价目前该校临床医学并轨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同时,进一步探析并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差异,构建并轨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方程模型,为今后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及对策。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某医科大学大连地区并轨培养研究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2016—2017级大连地区6个培训基地的17个不同专业共计1040名并轨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各培训基地分别发放问卷数量为416份、354份、146份、62份、20份和42份。问卷由经过相关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统一的发放并对填写说明进行详细解答,填写完毕后由调查人员统一回收。运用Epidata3.1对获得数据录入,选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AMOS21.0统计软件进行信效度检验、模型路径分析以及调节作用检验。结果:本研究共调查1040人,其中男:女为426:614,发放问卷1040份,,共计回收940份,回收率为90.38%,其中有效926份,有效率为89.04%。课程体系对培养质量的非标准化的路径系数为0.177,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75(C.R=5.284,p<0.01),课程体系对培养质量的正向影响显著;轮转体系对培养质量的非标准化的路径系数为0.345,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03(C.R=9.096,p<0.01),轮转体系对培养质量的正向影响显著;考评体系对培养质量的非标准化的路径系数为0.293,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67(C.R=6.614,p<0.01),考评体系对培养质量的正向影响显著;毕业体系对培养质量的非标准化的路径系数为0.0,097,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39(C.R=2.386,p=0.02),毕业体系对培养质量的正向影响显著;培养质量对规培并轨效果的非标准化的路径系数为0.933,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844(C.R=16.344,p<0.01),培养质量对规培并轨效果的正向影响显著。并轨研究生对培养现状的总体平均分为7.82±1.92,对数据进行非参数Mann-Whitney U、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发现并轨研究生中,不同性别、培训基地、二级学科、本科院校、入学途径以及是否一志愿入学的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入学年份以及是否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对国家实施并轨培养制度持赞成态度的有743人,占80.23%,认为无所谓的有127人,13.71%,持不赞成态度的共56人,占6.04%,其中,不同入学年份、是否一志愿入学及不同二级学科的学生对于国家实施并轨培养政策的态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并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考评体系、毕业体系对其培养质量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培养质量对规培并轨情况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另外,并轨研究生中,不同性别、不同培训基地、不同二级学科、不同本科院校、是否一志愿入学、不同入学途径对培养现状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入学年份、不同学科以及是否一志愿入学对并轨培养模式态度存在差异;培养同质化较低,课程体系不完善,缺少理论授课;经费支持保障低,激励机制缺位,缺乏对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的培养。应进一步加强同质化教育,完善课程体系,增加经费保障与激励机制,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