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国家的社会基础起源于以宗族为单位的聚集体,这一组织最大的特点便是以血缘为联结纽带的不断延续与扩大。因此结合儒家文化中人际关系的礼节与君臣关系的规范,从而逐渐形成一套内聚性的血缘文化与制度规范,这一文化的形成主要依靠政治社会化中家族教育的手段与功能而形成。其目的是为了规范族内成员。宗族是扩大了的家族,是带有着制约教化与祭祀功能的社会组织。宗族组织的存在要素就是血缘,宗族内的成员都是有着共同祖先的子子孙孙,构成了宗族特有的血缘文化载体。因此宗法制是父系宗族内关于确立、行使和维护宗族成员权利的一项制度。但在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下,宗族内的血缘关系被政治权力所利用,因而通过政治社会化逐渐融合为臣民意识的家族文化。由于我国古代特有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所以为了巩固国家政治地位及君王专制的政治权力,君王利用宗族作为政治意识传播的主要社会基础,将血缘文化融合入君主专制制度。在政治层面的臣民仍然是以家庭为本位来进行政治活动,对待君主也如同对待父家长一般地尽应尽的礼节。因此国与家的相互沟通以及伦理政治体系促成了父子—君臣同构的臣民意识。臣民意识的传播的过程就被称作政治社会化。从宗族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有宗族教育、族内著书立说、礼法控制及祭祀民俗活动等。通过这些手段政治文化得到了普及与传播,进而作用于政治体制及政治秩序。这一作用的功能主要包括组织秩序的维护及家法、族规等的传播与继承。政治社会化通过特定途径而产生相应的功能,最终在宗族大环境下奠定了臣民意识的不断发展与传承。因此,血缘亲族关系起着土壤性作用,血缘也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治权力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所以,在宗族内,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身份隶属。这种隶属就是依附性关系,从而形成一张宗法交织的联结网络,每个人作为上层政治主体的隶属从而构成了这张独特的政治网络。子依从父,妻依从夫,族员依从族长,后代依从祖先,臣民依从君主,因而在宗族社会中,每个人都不是作为独自的个人而存在于政治基础之中的,而是政治社会中的附属品,这种附属的政治结构一方面确保了政治体系及权力架构的稳固,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在宗族文化中缺乏主体和个人意识的臣民。并且在这一意识思想观念的束缚下,缺乏权利意识甚至不知权利为何物。人与人之间有着严苛的等级之分,尊卑观念也使得人与人之间有着相当程度的距离疏远。等级意识的代代传承,也会导致社会中的相对多数的政治冷漠。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当代社会将封建社会中的臣民意识与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相结合,朝着现代公民文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并形成独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文化,包括:勤奋友善、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等等新社会主义进步型伦理意识。臣民意识所独占鳌头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臣民文化中的独占性更是被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冲击所推翻。但对教育的重视与培养人才也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后备力量。总地来说,那些被世俗化的臣民意识,包括忠恕、孝悌、仁爱等意识,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逐渐与公民文化相结合,形成普遍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并且对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进步作用,也为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提供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