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早期诊断和筛查成为目前乳腺癌的重要预防手段。乳腺钼靶X线在欧美发达国家带来的卫生经济学效益有目共睹,然而,对于该方法是否可以在我国女性中获取同样的收益,仍存在争议。与钼靶X线相比,乳房超声对致密性乳房组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稳定,具有较低的检查成本,成为我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的备选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从社会角度出发,构建乳腺癌疾病发展的Markov队列模型和筛查模型,对比基于乳腺钼靶和乳腺超声的筛查策略的卫生经济学效益,选择适用于中国女性的、性价比较优、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的乳腺癌筛查策略。方法:通过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国家统计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及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获取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参数、成本参数和筛查效果参数,使用Treeage Pro软件构建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发展Markov队列模型和筛查模型,模拟起始年龄为35岁的健康女性在50年间的生存及死亡情况。模型主要对比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两种筛查方法,共设置6种组合情况:未筛查、单独乳腺超声(US)、单独乳腺钼靶(MMG)、超声阳性者行钼靶串联法(USMMG)、钼靶阳性者行超声串联法(MMG-US)和钼靶与超声并联法(MMG+US),每种组合设置3种筛查频率:1年1次、2年1次和3年1次。结合各筛查策略的单位筛查成本,计算各频率、筛查方法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指标,以净效益作为最优策略选择的判断依据。最后,对模型中不确定性参数,进行单因素、双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探索对选择乳腺癌筛查的最优策略有影响的敏感性因素。结果:对10万名35岁的一般女性进行50年的Markov队列模拟结果显示,相比不开展乳腺癌筛查,各筛查频率的筛查方法可获得效果和效用包括:早期乳腺癌患者比例升高(从16.4%到55.35%)、筛查人群期望寿命升高(增加0.00373~0.00527岁)、可获得生命年(LY)升高(增加353~512 LY)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升高(增加179~272 QALY)。获取1个单位QALY,花费乳腺癌治疗及筛查相关成本最低的策略为US-MMG法,其1年1次、2年1次和3年1次的成本-效用比分别为167.23、144.45和136.65元/QALY。相比于未筛查策略,3年1次US-MMG筛查每额外提高1个单位的QALY,需花费的乳腺癌治疗及筛查相关成本最低,增量成本-效用比为0.70万元/QALY,低于我国2015年人均GDP(5.39万元/QALY),较其他筛查策略,具有绝对的优势。同时,3年1次US-MMG筛查的净货币效益和净健康效益均高于其他策略,分别为375.92万元和23.49个单位的QALY。筛查策略净收益的影响因素包括:US法单位检查费、MMG法单位检查费、人群乳腺癌筛查参与率、筛查起始年龄、筛查截止年龄、US法与MMG法单位检查时间、US法灵敏度和特异度、MMG法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MMG+US法特异度和灵敏度。其中,对最优策略的选择最具影响的因素包括:US法与MMG法的单位检查费和US法的特异度。结论:本研究对比了MMG与US检查应用于乳腺癌筛查项目中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指标。研究发现,先用US、再对阳性者使用MMG的3年1次串联法,相比于未筛查、单独或并联筛查,在我国女性中更具有卫生经济学效益。筛查方法的单位检查费用及US法的特异度是影响其卫生经济学效果的重要不确定因素,因此在筛查实施过程中,应该对筛查方法的准确性及单位检查费加以控制,以提高筛查收益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