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午至辛亥年间,报刊、社团、学堂等制度性传播媒介大量涌现,加之城市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态的特殊性,群集于上海的知识人赖以进行文化、政治活动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凭借私谊和新兴的制度性传播媒介,在都市社会中形成了新的社会交往网络,建构起各种各样的知识人活动空间。时报馆“息楼”正是清末上海这样一个典型的知识人活动空间,常聚集于此的知识人--“息楼中人”以“息楼”为据点展开活动。他们在清末上海政治文化背景下,依托各种制度性传播媒介,构建文化网络,展开文化教育和政治活动,赋予原本休闲娱乐的“息楼”以各种不同的空间寓意。本文以“息楼”和“息楼中人”为研究对象,以“息楼”空间寓意变化为线索,描摹出特定语境下知识人的社会交往、文化网络和政治活动空间的基本面貌与建构机制,在此基础上,论述知识人群体与其活动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
除绪论、结语外,论文正文凡三章。
绪论部分,揭示本文的研究意义,回顾本专题的研究现状,说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可拓展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研究思路,梳理本论文涉及的史料,并对论文所使用的相关概念做出界定。
第一章主要介绍《时报》与“息楼”的辟设。《时报》是清末一份特色鲜明、革新性的报刊,“息楼”则是《时报》馆馆主狄楚青在馆内辟设的一处“精室”,供来访客人休闲娱乐聚会所用,乃“朋侪憩坐清谈之所”。然而,正是在“吃吃喝喝”、消闲娱乐、随意聚谈的过程中,时常出入“息楼”的来访客人,形成了一个以“息楼”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公共活动空间,并因此结成了一个松散的小群体--“息楼中人”。“息楼中人”乃是一群有着相同求学背景,一定血缘姻戚关系,有着共同志趣,且常来时报馆“息楼”聚会的江苏籍中青年人。
第二章着重介绍“息楼中人”的文教活动及其文化网络。在清末文化变革的大潮之中,“息楼中人”创办学校、组建社团、兴办报刊杂志、开办书店书局,积极推进社会文化教育变革。依托这些制度性传播媒介,“息楼中人”建构起一个属于这一群体的文化网络,并拓展了群体的文化权力。在这一过程中,“息楼”也从原先的清谈憩坐、吃吃喝喝的休闲娱乐之地,转变为知识人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
第三章重点阐述“息楼中人”的政治活动。清末最后几年,政治运动此起彼伏,“息楼中人”作为一个群体,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政治立场。立宪兴起之际,“息楼中人”展开立宪宣传,投身立宪活动。当革命风潮风起云涌到来、立宪无望之时,他们转而支持革命,倡导共和。在此过程之中,“息楼”也由原先的“朋侪憩坐清谈之所”转变为政治集议之地。尤其是辛亥年间,“息楼”更成为“革命和立宪两派人物之间意见折中的场合之一”。
结语部分,分析“息楼”空间寓意的变化及“息楼中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阐述这一变化对“息楼中人”群体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清末上海知识人活动空间与知识人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一方面,知识人依托各种制度性传播媒介,通过各种方式,建构了属于群体的活动空间,并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语境中赋予其不同的寓意;另一方面,知识人活动空间的形成,对知识人的活动以及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二者乃双向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