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世界上被公认为比较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合作学习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最近,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合作学习”作为关键词搜索2002-2011年发表的文献,共命中13099篇相关论文,有些是探讨理论方面的,大部分是将合作学习理念运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且有在各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由此可知,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合作学习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情况是否已经完美呢?笔者经过系统的文献研究和一些案例解读发现:单纯的强调合作是对合作学习的一种误读。尽管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教师首选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此也表示赞同,但片面的强调合作却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主义,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够、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小组合作中没有明确的责任意识、评价的形式化。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分析原因,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笔者提出了一种新型合作学习方式——竞争型合作学习,并从本质内涵上界定了何谓竞争型合作学习,阐述了其实践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以及实施的基本策略。将良性的竞争植入课堂,从而使课堂学习心理气氛更和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社会本来就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在合作的大前提下,开展适度的竞争,这将更有助于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并有效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