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法治疗CKD的Meta分析及基于补肾活血法的CKD3~4期慢病管理临床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nd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补肾活血法治疗CK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评价基于补肾活血法的中医慢病管理方案干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补肾活血法治疗CKD提供循证依据,并探讨中医慢病管理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根据制定的检索策略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全面检索补肾活血法治疗CKD的RCT文献,将所得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进行筛选。筛选后的文献通过Cochrane和JADAD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通过Revman5.3和Stata 16软件对文献中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2.病例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门诊及病房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KD3~4期诊断的患者,共计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基于补肾活血法的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医慢病管理方案,观察周期为6个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SF-36量表、BMI、中医证候积分和实验室指标:血肌酐、血红蛋白,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本研究搜索各大数据库,收集文献549篇,最终经筛选后15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其中高质量研究仅有7篇,总体质量不高。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从50到171不等,共计1216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在临床疗效上较好[RR=1.29,95%CI(1.21,1.39),P<0.00001],在降低肌酐[MD=-19.67,95%CI(-23.65,-15.69),P<0.00001],降低尿素氮[MD=-1.05,95%CI(-1.45,-0.65),P=0.004],提高e GFR[MD=6.28,95%CI(4.87,7.70),P<0.00001],降低患者24h尿蛋白水平[MD=-0.16,95%CI(-0.25,-0.07),P=0.0007],改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MD=5.84,95%CI(1.36,10.32),P=0.01],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MD=3.94,95%=CI(0.29,7.60),P=0.03],改善中医证候积分[MD=-4.24,95%CI(-5.68,-2.81)P<0.00001]方面有一定优势。2.截止观察周期结束,观察组脱落2例(1例因联系中断失访,1例因自行停药被剔除),对照组脱落2例(2例因联系中断失访)。最终实际纳入研究完成观察并纳入统计的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统计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3.3%、86.7%(P>0.05);(2)Scr为两组均下降(P>0.05);(3)Hb为两组均上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BMI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P<0.05),治疗后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中医证候积分为各项两组均下降,观察组在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恶心、肢体困重、水肿、腰痛、夜尿清长、肢体麻木、证候总积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6)生活质量评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除生理机能、两组除生理职能其余各项评分均为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间在除生理机能和躯体疼痛外其余生活质量评分均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补肾活血法在临床疗效、降低Scr、BUN、减少24h蛋白尿、提高Hb、ALB、肾小球滤过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比单纯西医治疗更具优势,表明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掘更加强有力的循证依据。2.中医慢病管理在补肾活血法的基础上,能更显著的提高Hb,改善BMI、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CKD的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附子、白芍作为治疗痹证临床常用药对之一,两者合用,刚柔互济,生克制化有序,具有散寒止痛,温补脾阳,柔肝养血等功效。用以治疗痹证取得很好的效果。导师善于使用附子-白芍药对,并与其他药物组合,灵活用于治疗各种痹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和系统收集、整理分析临床中用以治疗痹证的处方,总结导师运用附子-白芍药对治疗痹证的配伍用药规律和临床经验,更好为痹证的辨证论治、处方用药问题提供依
目的本研究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应用不同经筋针刺方法结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应用相关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来探讨不同经筋针刺方法与推拿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中,符合脑卒中后非急性期上肢痉挛性瘫痪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入经筋结点组(A组)或经筋肌腹组(B组),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针法联合调中降糖颗粒治疗脾虚湿盛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和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脾虚湿盛型糖尿病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常规运动和饮食干预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联合口服调中降糖颗粒,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500mg BID,两
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运用Meta分析,选取随机对照实验观察中药注射剂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效果;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为研究对象,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评价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两方面的情况。并通过观察不同亚组的临床疗效,确定疗效最优人群。方法:研究一Meta分析,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获得中药注射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文献,并通过查
目的:观察扶正消瘀法治疗气虚夹瘀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扶正消瘀法的思想特点。通过评价其临床症状、内镜下胃黏膜状态以及在病理上的疗效判断其在临床治疗上的成效,以期为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预计纳入气虚夹瘀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患者70人,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扶正消瘀方组与胃复春片组),给予两组患者同样基础治疗(嘱患者按时休息,注意饮食,忌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epepsia,FD)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饮食习惯及偏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焦虑抑郁状态、FD不同亚型等情况与F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F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总结刘华一教授对于FD的辨治经验,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及诊治FD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和经验。方法:第一部分为临床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对于FD研究的相关文献,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从中医证候表现、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专用生活质量量表等多方面评价运脾化浊方对IBS-D的治疗作用及长期疗效。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及优势,以期能为IBS-D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所收集的60例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且符合纳入标准、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治
目的:通过对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III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明确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通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说明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的确立及其方义,从理论及临床研究两方面说明该方治疗糖尿病肾病III期的可行性,为糖尿病肾病III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剂。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符合“糖尿病肾病III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患
目的:挖掘顾石松主任医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并确立新方,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温阳安神汤治疗阳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辨治失眠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本研究包括处方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1.收集自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身科门诊,经顾石松主任医师诊断为失眠的患者,整理患者基本情况及病史资料,筛选出150张有效处方,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中药频次、中药性味、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肾衰方加减联合肾衰灌肠液保留灌肠内外合用治疗CKD4期(脾肾气虚、湿浊瘀阻证)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酸、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胆固醇、甘油三酯、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反映其治疗效果,为改善CKD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损伤、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疾病预后提供有效方法和实验依据。方法: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就诊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