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既有一般文学的特点,又有其自身的显著特色。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介绍给中国儿童读者,其中不乏优秀译作。但与此不平衡的是理论研究备受冷落,从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创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总则,把翻译视为有目的、重结果的交际活动,认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都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功能翻译理论把目标语读者置于较高的地位,为翻译研究,尤其是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由于目标读者是有别于成人的儿童,儿童文学的翻译也有其独特性,译者首先必须弄清儿童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并以此作为翻译活动的导向。任溶溶先生是继鲁迅、茅盾、巴金之后至今仍活跃在儿童文学翻译领域的又一位翻译大家,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儿童文学事业,尤其是儿童文学的翻译。他的译作多达三百余部,几乎涉及儿童文学的所有类型。任溶溶先生的译文既忠于原作的精神风格,又通畅易懂,充满童趣,深受中国儿童读者的欢迎,许多译作一版再版,成为新中国几代人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本文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儿童自身及儿童文学的特点,以童话故事《夏洛的网》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多个层面进行研究,总结了任溶溶先生的译文特点,翻译原则及策略,并以此作为根据为其他儿童文学译者提供如下参考建议:①儿童文学翻译应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翻译原则,译文应该首先易懂,语言简洁生动。②为使译文更加适合儿童读者,译者应该考虑儿童的反应。③儿童文学翻译中尽量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④译者应该始终忠实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