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以往建立的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病理变化机制;阐明活血通络方及川芎嗪调控椎间盘退变的机理,探讨中医气血、经络理论在延缓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方法:通过手术破坏大鼠颈后部肌肉、韧带,建立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图象分析、ELISA、Real time RT-PCR等方法和技术,观察颈椎间盘组织形态、局部炎症介质、细胞外基质中相关胶原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
1.HE、Safranin 0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椎间盘组织形态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软骨终板非钙化层与钙化层比值下降,软骨与椎体交界面血管芽数量减少,体视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血通络方组及川芎嗪各组大鼠颈椎间盘形态结构较完整,与模型组比较,非钙化层与钙化层厚度比值增加,血管芽数量增加,血管充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优于莫比可组。
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IGF-1、TGF-β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椎间盘VEGF表达增强,IGF-1、TGF-β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络方、莫比可及川芎嗪各组大鼠颈椎间盘中VEGF表达降低.IGF-1和TGF-β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ELISA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炎症介质PLA<,2>、PGE<,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LA<,2>、PGE<,2>含量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络方、川芎嗪及莫比可组PLA<,2>、PGE<,2>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Real time RT-PCR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Ⅱ型胶原和X型胶原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Ⅱ型胶原mRNA表达下降,X型胶原mRNA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络方组Ⅱ型胶原mRNA表达上调,其它药物组改变不明显;活血通络方、莫比可和川芎嗪组X型胶原mRNA表达下调(P<0.01)。
结论:
1、验证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成立。“气滞血瘀”是颈椎病早期的重要病理基础,“瘀阻经络”和“不通则痛”是其病理机制。
2、活血通络方可以减缓大鼠颈椎间盘退变,增加非钙化层厚度以及血管芽数量,降低VEGF表达,增加IGF-1和TGF-B表达,降低PLA<,2>、PGE<,2>含量,上调Ⅱ型胶原mRNA表达,下调X型胶原mRNA表达,总体达到延缓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活血通络方的总体作用优于高、低川芎嗪和莫比可,但高剂量川芎嗪在减轻血管充血、降低炎症反应等方面接近于活血通络方。结合中医气血、经络理论与整体、局部观念,运用化瘀通络的方法治疗颈椎病,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为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开辟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