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主义成分的小说流派是前期创造社以郁达夫、郭沬若等为代表的自我派小说,那么真正在小说创作领域把现代主义方法向前推进并且构成了独立的小说流派的,是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初期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他们自觉运用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形式技巧,在小说领域进行大胆尝试,确立了自己在三十年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试图对中国新感觉派作家对日本新感觉派的接受作一较全面的审视,并着重分析接受外来影响的中国新感觉派小说较之以往小说有了那些现代主义的特征,而接受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偏离和变异,也是此篇论文关注的重点。 第一章主要分析日本新感觉派是如何进入中国的。详细讲述了以刘呐鸥为代表的几位作家积极创办刊物、发表小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扩大了新感觉派在中国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中国的新感觉派的过程。 第二章山对文学史实的追述转向了对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现代性的挖掘。从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到都市人生的全景关照,再到小说体式的现代改造,论者详细阐述了新感觉派小说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 第三章主要将目光落到了中国作家接受日本新感觉派、形成自己小说的过程中产生的差异及其表现上,差异背后潜藏的原因也是该章的论述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