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在山地发展杨树的现状,为了促进杨树生长、提高杨树产量,本文选取白栎(Quercus fabri)、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var.major)、蕨(Pteridium aquilinumvar.latiuscukum)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和混合草类(以白茅、狗尾草、蕨类和菊科植物为主)的一年生植株为覆盖材料,在贵州省松桃县对一年生山地杨树开展两年时间的生物覆盖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材料(马桑、白栎、白茅、蕨及CK,覆盖厚度为5kg/m~2,CK不进行覆盖)和不同覆盖重量(混合草类,覆盖重量为CK、2.5、5.0和7.5 kg/m~2)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杨树生长的影响,旨在为发展山地杨树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覆盖植物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中白栎的分解速率最大,养分含量最高。随着时间的变化,覆盖植物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由快变慢,且稳定性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生物覆盖不仅影响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和容重等物理性质的变化,而且显著影响土壤全氮含量、速效氮含量、氮素矿化量、硝化细菌数量、土壤磷和钾含量、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等化学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因生物覆盖量、覆盖植物种类、土壤深度和覆盖次数而有所不同。在整个覆盖期内,随着时间的变化,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容重等物理性质,土壤全氮含量、速效氮含量、氮素矿化量、硝化细菌数量、磷和钾含量、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等化学性质均呈现S型或抛物线型的变化趋势。 在整个覆盖期内,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容重等物理性质的稳定性,土壤全氮含量、速效氮含量、氮素矿化量、硝化细菌数量、磷和钾含量、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等化学性质的稳定性随生物覆盖量、覆盖种类、土壤深度和覆盖次数而有所变化。一般地,生物覆盖下的土壤物理和化学因素可依据其大小和稳定性将土壤分为不同的层次,即0-5cm的易变层、5-20cm的过渡层和20-40cm的稳定层。土壤层次不同,各土壤物理化学因子的稳定性有所变化。 生物覆盖影响杨树叶片的含水量、叶面积、叶片的养分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从而影响杨树树高、胸径和根系生长,以及杨树生物量的变化。与对照相比,生物覆盖明显提高了杨树的生长量,但增长量因生物覆盖量和覆盖植物种类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南方山地杨树人工林的生物覆盖以选择白栎和白茅作为覆盖材料,覆盖量为7.5kg/m~2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