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头等大事。从2004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尤其是2004年的粮食直补政策、2006年的农资综合直补政策。这些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在促进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遏制了我国粮食产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双下滑的不利局面。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供求的区域性、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确保粮食安全面临新的问题,粮食安全面临的隐患不容忽视。我国粮食直补政策自2004年全面实施以来,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存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双重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和种粮农民对政策的优先目标认识不清。二是直补标准不高,对粮食生产缺乏激励效应。三是补贴对象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土地流转情况,因粮食直补产生的纠纷多。四是地方在实施直补政策过程中,补贴依据繁杂多变,缺乏规范性。五是粮食直补的配套制度建设不健全,政策执行成本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粮食直补的政策效应,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本文着眼于完善现行粮食直补政策,提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长期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受财力限制,当前我国粮食直补政策仍然以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粮食安全为优先目标。相应地,在直补模式上应当选择与生产挂钩的补贴方式。在明确政策优先目标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补贴标准不高的问题提出,在现行财力限制下,可以整合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三项资金,提高补贴效率,发挥补贴资金的规模效应。在补贴方式上,从促进粮食生产出发,应当选择实际种粮户作为补贴对象。为提高农民卖粮积极性和缩小地区间补贴标准差异,可以综合运用粮食种植面积和商品粮出售量作为补贴依据。同时,本文还在中央和地方如何分配补贴资金以及补贴标准设计方面作了初步探讨。最后,本文针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执行成本高的问题,建议加强粮食补贴立法、基础数据统计等配套制度建设。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粮食补贴理论,主要包括粮食补贴的依据、粮食补贴的类型、粮食补贴的目的、粮食补贴的目标、粮食补贴的作用机制等内容,为论文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典型国家的粮食补贴制度及经验启示,主要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粮食补贴制度以及从中提取的一些对我国有益的启示,为制定政策建议提供了重要参考。第四部分为我国粮食补贴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主要包括我国粮食补贴制度的演变过程、我国的粮食直补制度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为完善我国粮食直补制度的政策建议,该部分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出发,根据国内外经验,在明确当前我国粮食直补政策优先目标的前提下,对直补政策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配套制度等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