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DR)是一种对电离辐射、氧化损伤等外界胁迫具有极强抗性的极端微生物。由于其具有强大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已成为研究DNA损伤修复的模式生物。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是生物体内修复DNA双链断裂的重要途径,具有高保真性。同源重组修复过程需要先进行DNA末端切除,即通过解旋酶和核酸酶处理受到损伤的D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7YFA0503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670065,3187005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DR)是一种对电离辐射、氧化损伤等外界胁迫具有极强抗性的极端微生物。由于其具有强大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已成为研究DNA损伤修复的模式生物。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是生物体内修复DNA双链断裂的重要途径,具有高保真性。同源重组修复过程需要先进行DNA末端切除,即通过解旋酶和核酸酶处理受到损伤的DNA末端,形成3’单链DNA末端,继而入侵同源链、进行链交换和同源重组。在细菌中,解旋酶/核酸酶复合物Rec BCD/Add AB通过同时降解两条DNA链来启动同源重组修复,遇到Chi位点后,复合物的3’-5’核酸外切酶活性受到抑制,主要通过5’-3’核酸酶活性产生3’单链DNA。细菌的末端切除还存在Rec FOR途径,通过解旋酶Rec Q与5’-3’核酸外切酶Rec J的共同作用产生3’单链DNA。细菌中还存在来自古菌的HerA-NurA复合物,该复合物被认为是最小的末端切除装置,能简单高效地处理双链断裂末端。但目前高分辨率的HerA-NurA复合物结构尚未有报道,HerA-NurA复合物介导DNA末端切除的机制都仍不清楚。为探究HerA-NurA的结构及其分子机制,本文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细菌解旋酶Dr HerA和核酸酶Dr NurA的复合物结构,分辨率为3.9(?),并得出以下结论:1、解旋酶HerA和核酸酶NurA的互作界面展示了三个HerA单体和一个NurA单体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互作界面主要集中在NurA的C端区域、β2-β3之间的loop、突出loop区域(a long linking loop protruding from the Dr NurA,简称为LP loop)和HerA的HAS(HerA and ATP synthase)结构域之间。2、六聚体Dr HerA具有微弱的解旋酶活性,由HAS结构域、类Rec A结构域和Four-helix bundle三个结构域构成。中间孔径约为25(?),可容纳双链DNA。类Rec A结构域中,Dr HerA的β10和β11之间超长的loop区域折叠成两个螺旋(α7-α8)并环抱在ATP结合口袋的外侧,α7还与C端相互作用。而在硫化叶菌HerA(Sulfolobus solfataricus,Sso HerA)中,ATP结合口袋暴露在溶剂中,因此Dr HerA结合ATP时可能需要发生更大的构象变化。3、核酸酶Dr NurA折叠成含有类RNase H结构域的二聚体。延伸的N端区域(the extended N-terminal region of Dr NurA,ENR)将孔径分为两部分并相互作用,ENR还与另一个单体的LP loop、β1-β2 loop和C端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二聚体化过程,其中LP loop、C端和Dr HerA相互作用。通过生化实验发现位于互作界面上方的ENR调控Dr HerA-Dr NurA复合物的核酸酶活性。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细菌DNA末端切除过程中解旋酶HerA激活NurA核酸酶活性的可能机制。当胞内出现双链断裂时,互作界面将Dr HerA的构象变化传递给Dr NurA,通过Dr NurA的N端区域调控其核酸酶活性,从而简单高效地进行DNA末端切除。本研究为同源重组修复过程中解旋酶和核酸酶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其他文献
控制系统是保障流程工业生产过程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系统运行,控制回路的性能往往会发生退化。回路振荡是控制性能下降的典型表现形式。现有过程振荡检测与诊断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局限性:(i)大多数的振荡检测方法要求振荡信号满足平稳和时不变等条件,但是工业现场的数据具有非平稳、非线性、时变特性;(ii)现有的振荡诊断工作大多局限于诊断由非线性故障(例如阀门粘滞)引起的非线性振荡,线性振荡的诊断
由感知、计算、通信、执行等部件所组成的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ICS),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离散制造、电力系统等多种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随着ICS与信息网络的不断融合,以及国际网络空间安全形势的不断恶化,ICS安全已成为国际间政治较量、军事行动、勒索经济等的新战场,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工业企业等的广泛关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
随着近年来空间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地表自然环境状况可由多源环境遥感卫星进行采集,并生成覆盖全球不同地区的大范围环境遥感影像数据。如何对这类多源海量异构的大范围环境遥感数据中的自然河流、森林等进行高效分割提取,进而实现对大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对象监测,是目前环境遥感数据分析领域极具挑战且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其对于实现地表自然环境的动态监测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于此,国内外研究者尝试通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化学信号分子,对大脑认知、生理活动和精神状况等具有调节作用,实现神经递质浓度的在线实时监测对于情绪改善、大脑机理研究和精神疾病的治疗等十分重要。由于神经递质的分泌具有微量、受刺激时浓度变化快和变化范围大等特点,对神经递质的在线检测方法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常见的神经递质在线检测方法包括微透析法和无损成像技术等,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检测精度良好等优势,但存在时间分辨率较低、
过程监测技术在维护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是现代工业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障诊断是过程监测中的重要环节,用于提取过程中的故障信息,从而帮助工程师进行故障定位和故障恢复。随着工业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工业过程也日益复杂,传统线性方法难以处理实际过程中的诊断任务,因此,针对非线性过程的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成为了过程监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数据挖掘智能呈井喷式发展,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以其良好的控制性能,有效地处理过程约束的能力,经济效益可观等优点,在复杂的工业过程控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相关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通常包括三个关键环节: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反馈校正。预测模型的辨识是工业预测控制系统设计中耗时最长且成本最高的环节,直接影响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实施效率和经济性。一方面,研究有
定位作为无人自主系统智能化运行的关键技术,提供了实时的位置反馈,是实现后续目标规划和导航规划的必备基础和先决条件。与基于激光雷达的定位方法相比,视觉定位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因为相机成本低、轻量化、易集成,可实现大规模应用。为满足无人自主系统在复杂应用场景下的长期运行需求,需要研究动态开放环境下的长期鲁棒视觉定位技术,主要面临由天气、季节变化以及动态遮挡导致的外观变化、由机器人运动引起的视角变化等挑
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ICS)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食品、石油、化工、电网等工业领域。近年来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2025等的提出,ICS逐渐连入工业互联网,导致其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与日俱增,相关攻击事件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工业机械臂是ICS中的重要设备,可直接与物理世界交互,一旦运行异常,将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效率下降等严重后果。例
随着工业过程系统的更新换代、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工业现场采集的数据规模日益庞大且数据类型呈多样化,从而导致数据特性与过程特性越来越复杂。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建模能力为基于数据驱动的工业过程建模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本文围绕工业过程建模与故障分类实际任务需求,重点针对数据特性中的半监督和不平衡、过程特性中的非线性和动态性等关键性难点问题,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
随着测量仪器和存储技术的进步,观测的数据越来越密集,而且往往具有轨迹、图像等特点,这些数据可以看成函数型数据.这些数据在许多学科领域中都能遇到,如医学、经济学、气象学等.函数型数据不同于向量型数据,除了重复观测样本表现出来的整体统计特征以外,还有轨道的表现.忽略轨道性质,可能会使得整个研究变得效率低下.如何利用函数型这些特征,研究其假设检验问题,如独立性问题,拟合优度检验问题,条件期望独立性检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