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发展所引发的环境问题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现如今,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环境污染引发的纠纷不断发生,这些都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5月,环保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而环保供应链这一管理机制,无论从其本身的属性特征还是未来的发展时机来说,都将是贯彻落实绿色“一带一路”政策最强有力的工具。这种自下而上的供应链管理机制实质是通过一些管理水平和环境意识比较高的大型企业利用自身的买方势力对其供应链上的其它企业进行环保监督、开展环保教育等,来激励更多的企业和更多的社会组织力量加入到政府的环境监管工作中来,在减轻政府环境监管压力的同时,也使得政府从监督监管和行政审核的职能部门转向更好的服务企业以及促进更多的社会参与。近年来,这种环保供应链管理策略在国内外得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甚佳。国内外开始增强政府法规而且一些环保非政府组织开始实施这种环保供应链的策略,通过对供应链中的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品牌制造商施加一定的压力,来推动品牌商加大对于上游供应商的环保监管力度,从而提升产品的环保水平,实现绿色管理。以苹果公司为例,多年来苹果公司对于环保NGO和消费者关于其上游供应商存在环境违规问题的指责消极应对,从2013年开始,苹果公司作出积极回应,在中国区的所有产品均要求上游供应商使用不含聚氯乙烯的线缆,并主动承担由此带来的环保成本的提高,其供应商在此举措下开始注重提高零部件的环保水平,这一举措就从手机零部件生产的源头降低了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可能性。这是环保NGO有效实施环保供应链策略的一小步,却是我国有效实施环保供应链管理机制的一大步。但对我国大多数的生产商来说,实施有效的环保合作并非易事,还存在很多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环保合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力量,而很多生产商资金和技术方面都比较匮乏。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的整体消费偏好仍然较低,实施环保生产未必赢得市场优势地位。而且,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外部性较强,依靠市场的话效果甚微,由此可知,政府必须制定一些政策来推动环保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通常情况下有两种政策“萝卜”(补贴、减免税收、政府优先采购等激励措施)和“大棒”(罚款、限期整改、关停等惩罚措施)。由于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着大量供应商的零部件环保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在类似环保项目推动的初期,政府主要还是以补贴政策(“萝卜”)为主。政府补贴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补贴对象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直接对品牌制造商进行产品补贴,另一种是政府对进行环保研发的上游供应商进行环保投入补贴。前者是指政府对品牌制造商生产的环保产品进行产品补贴,激励和约束品牌商在提高自身生产产品的环保水平的同时,对上游供应商环保零部件的价格给予一定补贴,通过品牌商来激励和约束上游供应商供应具有更高环保水平的零部件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来推动上游供应商积极进行环保研发。后者是指政府在供应商环保研发投入阶段给予补贴,无论供应商的环保研发最终是否取得成效,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激励上游供应商积极启动环保研发项目,努力研发出具有更高环保绩效的零部件。本文具体研究问题:一是在政府补贴上游供应商模式下,买方势力等因素对于各企业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二是在政府补贴品牌商模式下,买方势力等因素对于各企业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研究框架,并且对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了阐述,然后第二部分从政府对生产商的环保驱动以及买方势力两个角度出发,简要分析国内外文献。本文的第三部分以及第四部分为本文的核心章节,以博弈论和买方势力假说为基础,建立政府、制造商以及上游供应商之间的二阶段的博弈模型。第一阶段:上游供应商决定环保创新水平;第二阶段:品牌制造商以及普通制造商决定各自的产品市场价格。综合考虑政府补贴模式、买方势力、消费者的环保偏好、环保研发水平等因素下,研究品牌制造商、普通制造商以及上游供应商之间的博弈问题,通过分析政府两种不同的补贴模式下各参数的变化对社会总福利水平产生的不同的影响,为今后政府制定补贴政策以及品牌制造商制定环保策略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