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政府预算是财政的核心。预算约束是否有力,预算制度是否科学,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财政预决算偏离程度的控制。
本文采用1994-2016年各省支出预决算数据,研究中国地方财政支出是否按照预算进行。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并结合我国目前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偏离现状,运用比较分析、统计分析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分析了以下内容:
首先,全省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偏离的基本特征。本文将预算变化过程定义为:年初预算-调整预算-决算,并采用了“偏离度的平均值”和“平均值的偏离度”两种方法来衡量预算偏离的程度。研究结论:(1)全省地方财政支出存在严重的“超支”现象,“年初-决算”预算偏离度常年在10%以上,并在许多年份超过了20%。(2)调整预算数>决算数>年初预算数,各年份“年初预算-决算”、“年初预算-调整预算”及“调整预算-决算”平均值偏离度分别集中在15%-25%、20%-40%及负的9%-11%。(3)区域对比发现,东部地区偏离程度最低,西部地区最高,近几年各区域偏离程度表现出了趋同的态势。
然后,省本级及省以下预算偏离的特征及分别对全省预算偏离的贡献情况,本部分的分析仅限于“年初预算-决算”环节。研究结果表示:(1)省本级及省以下两者预算偏离度更多地集中于20%-30%,总体来说,偏离度较大,且均是“超支”状态。省本级与省以下预算偏离比例约为23.49%与21.03%。(2)省本级支出的东部地区预算偏离最小,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偏离较大;省以下支出预算偏离程度低于省本级,且依然东部地区最低。(3)省本级财政支出占比远小于省以下财政支出占比,分别是23.90%与76.10%。省以下支出预算偏离略小于省本级,但省本级及省以下对总体预算偏离的贡献率分别为24.96%与75.04%。可以推断,省以下财政支出的偏离是导致全省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偏离的最主要的构成,而省以下贡献率相对较大则基本上是因为省以下支出占比份额较高。
最后,预算偏离成因的实证研究。采用1994-2016年全国各省支出预决算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选取财政自主性、省内支出分权、经济发达程度、开放程度以及产业结构等作为解释变量。研究表明,经济发达程度与地方财政支出预决算偏离度显著正相关,主要与预算编制方法和政绩考核机制相关;省内支出分权与财政自主性的提高则会显著抑制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偏离的程度。
预决算的偏离折射的是一种体制性现象,本文基于对我国预算偏离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未来预算管理体制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本文采用1994-2016年各省支出预决算数据,研究中国地方财政支出是否按照预算进行。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并结合我国目前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偏离现状,运用比较分析、统计分析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分析了以下内容:
首先,全省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偏离的基本特征。本文将预算变化过程定义为:年初预算-调整预算-决算,并采用了“偏离度的平均值”和“平均值的偏离度”两种方法来衡量预算偏离的程度。研究结论:(1)全省地方财政支出存在严重的“超支”现象,“年初-决算”预算偏离度常年在10%以上,并在许多年份超过了20%。(2)调整预算数>决算数>年初预算数,各年份“年初预算-决算”、“年初预算-调整预算”及“调整预算-决算”平均值偏离度分别集中在15%-25%、20%-40%及负的9%-11%。(3)区域对比发现,东部地区偏离程度最低,西部地区最高,近几年各区域偏离程度表现出了趋同的态势。
然后,省本级及省以下预算偏离的特征及分别对全省预算偏离的贡献情况,本部分的分析仅限于“年初预算-决算”环节。研究结果表示:(1)省本级及省以下两者预算偏离度更多地集中于20%-30%,总体来说,偏离度较大,且均是“超支”状态。省本级与省以下预算偏离比例约为23.49%与21.03%。(2)省本级支出的东部地区预算偏离最小,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偏离较大;省以下支出预算偏离程度低于省本级,且依然东部地区最低。(3)省本级财政支出占比远小于省以下财政支出占比,分别是23.90%与76.10%。省以下支出预算偏离略小于省本级,但省本级及省以下对总体预算偏离的贡献率分别为24.96%与75.04%。可以推断,省以下财政支出的偏离是导致全省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偏离的最主要的构成,而省以下贡献率相对较大则基本上是因为省以下支出占比份额较高。
最后,预算偏离成因的实证研究。采用1994-2016年全国各省支出预决算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选取财政自主性、省内支出分权、经济发达程度、开放程度以及产业结构等作为解释变量。研究表明,经济发达程度与地方财政支出预决算偏离度显著正相关,主要与预算编制方法和政绩考核机制相关;省内支出分权与财政自主性的提高则会显著抑制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偏离的程度。
预决算的偏离折射的是一种体制性现象,本文基于对我国预算偏离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未来预算管理体制改进和完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