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大肠俞穴自发红外辐射光谱特征,并与近端对照经穴及健康人相应腧穴红外光谱比较,探讨疾病状态下热敏大肠俞穴与近端对照腧穴及健康人大肠俞穴红外辐射光谱特征的差异,并作以初步分析。方法:本项研究共分疾病组、健康组2组,疾病组64例,健康组44例。疾病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门诊及疗区病人,健康人群来自社会志愿者。检测室保持安静,无强噪声和电磁源,室内温度保持在22℃±2℃,测试过程中保持室温波动在1℃范围内,空气湿度维持在(55±10)%,门窗紧闭不透光窗帘布遮盖,无明显空气流动,两盏40W日光灯照射。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疾病组、健康组大肠俞穴距离3cm处进行温和灸,如发生透热、护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和非热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时,即为发生热敏化现象,详细记录其位置、热敏感性质、热敏感程度,同时探查对照腧穴并记录;待施灸部位温度恢复到皮温,用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高灵敏度红外光谱检测仪(PHE201型)检测局部红外辐射情况,详细记录疾病组热敏大肠俞穴、近端对照腧穴及健康人大肠俞穴自发红外辐射光谱参数数据;结果:(一)疾病组热敏大肠俞穴-近端经穴光谱对照:所有的波长点没有差异,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大肠俞穴与近端非热敏同经经穴光谱没有差异。(二)疾病组热敏大肠俞穴-健康人相应腧穴对照:在1.5~16μm(1.7μm波长点除外)145个波长点上有差异,说明1.5-16μm(1.7μm波长点除外)145个波长点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大肠俞穴的红外辐射强度比健康人相应腧穴高。(三)疾病组热敏大肠俞穴-健康人相应对照腧穴热敏程度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大肠俞穴热敏程度高于健康人。结论:疾病可激发人体腧穴由静息态迁跃致敏化状态,腧穴敏化态时处于高能量状态,易变化、易激发,因此在接受艾热刺激时其人体的主观感觉与光谱强度变化是相关的,与能量、物质的客观变化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