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心脏移植被认为是拯救终末期心脏功能衰竭危重患者生命的唯一有效手段,但是有限的供体器官阻碍了心脏移植的发展,异种移植被认为是解决供体器官短缺的潜在途径。尽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异种移植走向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为模拟猪-人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本研究以Sprague-Dawley大鼠为供体、新西兰白兔为受体,建立大鼠-兔非协调性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应用供体肾脏灌注吸附及中华眼镜蛇毒延迟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检测排斥反应时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并应用LFA-1 mAb和AS-ICAM-1 ODN进一步延长异种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以期建立一种应用单克隆抗体及反义脱氧寡核苷酸技术进行特异性免疫抑制治疗的方法。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大鼠-兔非协调性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 为研究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建立大鼠-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 以Sprague-Dawley大鼠为供体,新西兰白兔为受体,应用袖套技术,将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供心肺动脉与受体颈外静脉吻合。结果 完成实验84例,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45分钟,其中受体颈部手术时间为15~20分钟,吻合时间仅2~4分钟。结论 应用袖套技术建立大鼠-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克服了腹腔心脏移植的局限性,简化了心脏移植实验技术。 第二部分供肾灌注吸附及中华眼镜蛇毒延迟大鼠一兔心脏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供体肾脏灌注吸附及中华眼镜蛇毒延迟大鼠一兔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作用,以及排斥反应中P、E一选择素的表达。方法应用大鼠一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为三组:A组(超急性排斥反应组)、B组(供体肾脏灌注吸附组)和C组(中华眼镜蛇毒组),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情况,测定受体外周血工gG、工gM、c3,应用HE染色观察移植心脏组织学改变、免疫荧光标记工gG、工gM、c3的沉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E一选择素的表达。结果三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逐步延长,差异明显(P<0 .01);受体外周血工gG、工gM、c3随不同预处理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移植心脏HE染色发现A组为超急性排斥反应表现,B、C组己逐渐表现为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免疫荧光标记发现三组有不同程度的IgG、IgM、C3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仅A组表达P一选择素,E一选择素的表达则见于B、C组。结论在大鼠一兔心脏移植时受体天然抗体的存在及补体的激活都是引发超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供体肾脏灌注吸附及中华眼镜蛇毒能延迟移植心脏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内皮细胞的激活参与了异种心脏移植的排斥反应过程。 第三部分大鼠一兔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IcAM一l的表达及LFA一1 mAb、 AS一ICAM一1 ODN的作用目的研究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时工CAM一1的表达,并探讨LFA一1 mAb和As一工以M一1 ODN抑制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以期建立一种特异性免疫抑制治疗的方法。方法应用大鼠一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为七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超急性排斥反应组)、C组(中华眼镜蛇毒组)、D组(LFA一1InAb组)、E组(AS一ICAM一1 ODN组)、F组(LFA一1 InAb+AS一ICAM一1 ODN组)和G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情况,应用HE染色观察移植心脏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工CAM一1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工CAM一1 mRNA的转录强度。结果B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最短(P<0.001),D、E组较C、G组延长(P<o,01),但短于F组(P<0.01);移植心脏HE染色发现B组为超急性排斥反应表现,C、G组表现为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D、E、F组心肌损害和炎症细胞浸润较C、G组减轻,其中F组最明显;A、B组ICAM一1 mRNA的合成和工CAM一的表达少量,C、G组明显增强(P<0.01),D组增强最为明显(P<0.05),E、F组则最弱(P<0.01)。结论ICAM一1是内皮细胞激活晚期的细胞表面标记物,应用LFA一1 mAb和AS扛以M一1 ODN对供、受体进行预处理,能够减轻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特别是二者的联合应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合上述实验:在大鼠一兔心脏移植时受体天然抗体及补体是超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供体肾脏灌注吸附及中华眼镜蛇毒能延迟移植心脏的超急性排斥反应;联合应用LFA一毗b和AS一工cAM一1 oDN能够减轻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可能成为一种特异性免疫抑制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