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bro和iap基因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杆状病毒重复读码框(baculovirusrepeatedORFs)bro基因广泛存在于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其编码蛋白的共同特征是在氨基端具有一个保守的Bro-N结构域,通过计算机分析发现,该结构域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噬菌体的大分子DNA病毒蛋白中,但其功能目前了解甚少。本文选取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ltMNPV)基因组中存在的2个bro基因家族成员(bro-a,-b),研究了两者的序列特征、转录特征、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序列分析表明,SpltMNPVbro-b(ORF125)与其他杆状病毒bro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在氨基端具有bro基因家族保守的Bro-N结构域,在其序列中部包含一个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单链DNA结合模序(ssDNAbindingmotif,SSB),是一个非常典型的bro基因;通过多序列排比,BRO蛋白根据Bro-N结构域以外序列的相似性可分为4大类(GroupⅠ~Ⅳ),SpltMNPVBRO-B可划分到最大的BRO类群GroupⅠ。SpltMNPVbro-a(ORF120)与其他bro的同源性较低,在其氨基端不具备保守的Bro-N结构域,属于不典型的bro基因,但在靠近羧基端也存在一个单链DNA结合模序。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得到bro-a的全部编码区和bro-bN端长1023bp的区域,分别克隆到5’端具有6×`is编码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上并转化大肠杆菌M15,经IPTG诱导高效表达了相应分子量大小的融合蛋白。用纯化的6×His-BRO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制备了这两种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能与表达的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核膜核苷三磷酸酶(nucleoside triphosphatase,NTPase,EC 3.6.1.15)的方法,并利用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再狭窄模型,探讨内皮剥脱术后不同时间血管壁核膜NTPase活
高等植物中的光系统Ⅱ(PSⅡ)具有转换光能为化学能的功能。PSⅡ在光下还原质体醌Q,推动光合放氧和PSⅡ电子传递的运转。在高等植物中33、23和18kDa的3个外周蛋白结合于PSⅡ的
小麦Avenin-like b蛋白是一类新型种子储藏蛋白,含有18或19个半胱氨酸残基(Cys),预测可以形成分子间二硫键,进而影响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但目前该功能预测尚未经研究证实。本研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