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以来,内部控制就开始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对象,围绕内部控制展开的各种相关研究也是不胜枚举。在国内,从2006年7月15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的成立到2010年4月15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出台,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8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一起构成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执行这一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上市公司,不仅要求其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同时也要求由注册会计师对评价报告进行审计。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研究将会成为热点。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以浙江国有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基础,对当前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自2006年以来,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数量在逐年增多;在内部控制重点关注的诸多活动中,对外担保活动的披露次数最多;大多数公司不认为或未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只有少数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多数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很空洞很形式化,个别公司甚至出现了雷同的披露内容。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如下问题:评价依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披露的内容和方式不一致;披露的成本过高,效益不明,导致自愿披露的公司数量不多;现有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信息含量不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研究文献中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这一现状,本文依照最新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设计了一套用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由五个子体系构成,分别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评价目标体系、评价主体体系、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体系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体系。评价目标体系由战略目标、经营目标、财报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和合规目标这五个部分组成,这五个目标取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体系分为三层,即领导层、实施层和执行层。整个评价主体体系还处于二级递阶监督之下,即监事会对董事会领导内部控制自评工作的监督与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实施评价工作的监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的指标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指标两个部分。前者参照最新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出发来设计指标,后者根据执行力理论从战略、人员和运营三个方面来设计指标。本文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时正是采用这一指标体系,在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和调查问卷,然后即可得出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定量化结果。对于评价结果,本文采用一种评价结果二维图来进行分析。二维图将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分为四个部分,并辅之以案例进行说明。最后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体系。在前人的研究中,这一部分往往与内部控制的指标体系和定量化评价结果是脱离的。本文借鉴资产负债表设计出内部控制综合评价表,其中融合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定量化评价结果,再结合内部控制缺陷汇总表和文字报告,由这三部分一起构成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报告体系。这一报告体系包含了文字与表格,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光有一套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企业有较强的执行能力。此外,定量化评价标准的建立也有助于内部控制评价评价体系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