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郑、卫诗歌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郑、卫诗歌是西周和春秋时期郑地和卫地的诗歌,记载了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反映了先秦时期郑卫地域的风俗文化和地理特点。现代对《诗经》郑、卫诗歌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本文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诗经》郑、卫诗歌进行全面地研究分析。本文共六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诗经》郑、卫诗歌产生的地域,辨析了《诗经》郑、卫诗歌与气候、地理的关系。《诗经》郑、卫诗歌产生于周代的郑国和卫国。卫国在周初被划分为邶、鄘、卫三地,“三监之乱”后三地合一,但《诗经》中仍保存了邶、鄘、卫三风,因此有必要对三监史事进行辨析。本文认为三监联合殷商旧族叛乱的原因是管叔、蔡叔对周公摄政心存不满,殷商旧族残余势力反抗性强。所谓“三监”应指管叔、蔡叔和武庚。三地的方位分别为:邶在朝歌北方,鄘在朝歌南方,卫在朝歌东方。在地理气候与《诗经》郑、卫诗歌的关系方面,郑、卫风诗产生时期的气候条件不同:卫诗主要产生于西周中后期,此时气候较为寒冷;郑诗主要产生于春秋时期,此时气候较为温暖。本文认为寒冷干燥的气候是形成卫诗忧思伤怀情绪风貌的重要原因,温暖湿润的气候使郑诗更多地表现出了一种浪漫轻松、自由欢快的诗歌风貌。自然地理影响了诗作风貌,诗歌又反映了自然地理的状况。不同的自然地理状况决定了卫、秦风诗中不同的文学景观,造成了风诗中体现的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习的差异;郑诗则反映了春秋时期郑国的地形特点、河流分布及树木植被等自然地理状况。第二章主要讨论了《诗经》郑、卫诗歌中蕴含的地域风俗文化。郑、卫诗歌展现了丰富深厚的地域风俗文化:在婚恋风俗方面,卫地的桑林祭祀传统与男女聚会结合,这一风俗文化源于古人同感共通、交相互感的世界观。水边修禊风俗与自由宽松的社会风气结合,形成了郑国独特的婚恋文化。郑、卫风诗均表现出尚武风俗,卫诗中的尚武风俗根源于卫地遗留的殷商文化,郑诗中的尚武风俗与郑国所处的时代环境、地理位置和君主的好战思想有关。郑、卫风诗中表现出的审美风俗有以硕大为美、服色尚白、及喜用玉石等。以硕大为美是受到东夷文化的影响,服色尚白是受到殷商遗俗的影响,用玉风俗则是受到周代流行文化的影响。郑、卫诗歌还表现出了不同于其它地域风诗的饮酒风俗。《诗经》卫诗不仅反映了静态的风俗文化,而且展现了商、周两种思想文化的胶着碰撞,这在以讽刺批判为主的刺淫诗和违礼诗中表现尤为明显。第三章分类别对《诗经》郑、卫诗歌的主题进行研究,从而客观地分析了郑、卫风诗的主题面貌。在主题分类中,将《邶风》归纳为婚姻爱情诗、政治和出仕诗、贬刺诗等几类,将《鄘风》归纳为讽刺诗、赞美诗、婚姻爱情诗、忧思诗等几类,将《卫风》归纳为讽刺诗、赞美诗、征战诗、婚姻爱情诗、忧思诗等几类,将《郑风》归纳为婚姻爱情诗、贵族赞美诗、讽刺诗、唱和诗等几类。对部分诗歌主题进行了创新性阐发,并从整体上归纳每一国风的主题特点,探讨郑、卫诗歌的整体思想风貌。第四章对郑卫之音及卫诗分编排序原则进行了探讨。对“郑卫之音”的讨论由来已久,本文结合历史评价和前人已有研究成果,首先对郑卫之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系统全面地分析了郑卫之音的音乐特征,根据音阶、节奏、技巧、表演特点、与内容的关系等将之归纳为七个方面。又进一步追溯了郑卫之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为郑卫之音起源于地域遗留的夏、商音乐歌舞,经过殷商萌芽期、产生形成期、繁荣发展期和兴盛远播期四个阶段,最终成为了诸侯国间流行的民间音乐的代表。本文认为郑卫之音突破了雅正之规,易造成民众思想散漫,不利于周代政权的稳固,儒家的批判态度主要是从维护巩固周代统治角度出发的。对邶、鄘、卫三风的分编排序原则,本文认为三风是根据音乐曲调划分的,后人在编辑整理过程中还根据其与周礼的关系进行了排序,这一排序原则是由编订整理《诗经》的周代史官、乐官的思想决定的。第五章对郑、卫诗歌的艺术风貌进行了讨论。本文归纳总结了郑、卫诗歌的题材和艺术特征。郑诗的题材和艺术特征表现在:第一,《郑风》中的婚姻爱情诗所占比例较大,诗歌风格率真自然、欢愉轻松,既不受礼的约束,也没有过分狂放大胆的表现。第二,《郑风》在句式结构和助词使用上出现了新特点:和其它风诗相比,具有明显的句式变化,诗句结构体现出散文化、叙事性特点;有较多助词的使用,且绝大多数为语气助词。第三,郑诗感情基调自由欢快、轻松愉悦。卫诗在题材和艺术方面的特征表现在:第一,对贵族生活进行了多方位全面的展示。第二,人物描摹精当细致,刻画细微传神,为《诗经》体物写人之冠。第三,感情基调忧伤,体现愤讥沉郁情感的诗歌数量多、比例大。第六章为个案研究,主要对《邶风·简兮》和《鄘风·桑中》两首诗的主题评价进行了历时性探讨,考查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性阐释,归纳学者的典型观点,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风貌。《邶风·简兮》的主题阐释可以分为:唐前“社会功能说”、宋代“自嘲说”、清人“自伤自责说”、现当代“爱情说”等四个阶段观点。《鄘风·桑中》的主题阐释可以分为:文学功用观念下的“刺奔说”、理学背景下的“淫诗说”、从文本出发的“爱恋情诗说”,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原始习俗说”等四个阶段观点。
其他文献
面向“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业银行的重要历史使命。吉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使得吉林省的“三农”问题有着显著的代表性。吉林省农行在服务
“十二五”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坚决向污染宣战。在环境治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治理效果为导向的河流流域水环境治理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为嗜盐性海生革兰氏阴性杆菌,Roland在1970年首先报道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的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的病例,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及我国大陆沿
在中学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待学生的公平性往往被某些教师忽视,而其恰恰又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将管理学中的公平理论引入到中学教学中,然后根据
从戏剧存在和传播方式来说,小剧场话剧是相对于传统大剧场而言的一种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当代话剧演出形式,表演空间较小、演员与观众贴近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而这一存在方式也促使小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对保障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进、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强企”已经成为企业
经营者和消费者是商品经济中相对应的一对主体,虽然经营者并不是顾客安全的保险人,但也不应该只是一个追求经济利益冷漠的旁观者。为了营造一个“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
湘东南作为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花岗岩和多种矿产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花岗岩作为成矿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对它的研究有利于总结有效的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进而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不断深入,高中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加高涨,音乐鉴赏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然而,正确审视当前中学课堂的教育现状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的相处模式关乎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发展。近年来,中美两国关系整体上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高层互访频繁,双边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