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不仅存在于语言之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行动之中。语言只是隐喻实现的一种形式,其他领域诸如绘画、音乐、电影和广告中也存在隐喻。广告中的隐喻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然后,大部分的相关研究停留在文字模态层面或图像模态层面的隐喻,很少对多模态层面的隐喻展开探索。公益广告是维护社会道德、提升社会意识的教育力量,同时也是利用模态间的相互联系进行隐喻研究的最佳范例。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本文采用描写、阐释、内省和数据库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公益广告中的隐喻进行多模态研究。本文旨在回答以下四方面的问题:(1)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工作机制是什么?(2)从多模态的角度,隐喻在公益广告中是如何呈现的?(3)隐喻在公益广告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是否存在影响公益广告中隐喻构建的因素?如果存在,因素有哪些?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可归纳如下:(1)立足于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工作机制存在两种类型。就单模态隐喻而言,在隐喻映射的帮助下,目标域意义的理解与始源域的经验及特征息息相关;就多模态隐喻而言,始源义借助图像/语言工具得以表示,同时它也作为思维工具来获取目标义。(2)根据公益广告中不同模态的相互作用,隐喻的呈现方式分为文字呈现、图像呈现及多模态呈现。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多模态化日渐盛行,隐喻的呈现方式也更倾向于多模态。(3)通过数据库分析研究,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功能分为信息功能、启发功能和美学功能。(4)公益广告中隐喻的识解受客观因素和主管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指具体某个广告的语境和文化特征,主观因素指目标观众的百科知识和个人经验。(5)在对公益广告中隐喻进行多模态分析,进一步证明隐喻和转喻是密切联系的。转喻的指示和突显功能有助于隐喻的构建,隐喻的识解扩大了转喻的映射范围。笔者希望,本文能为将来的隐喻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同时也能促进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创造及隐喻意义的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