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阴理论是脾胃学说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亦是中医研究脏腑内涵实质及相互关系的藏象学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主要因为历代医家对胃腑的脏腑特点和胃阴的涵义实质认识偏颇以及中医脏腑理论发展的原因,胃阴理论一直没有系统的论述,关于胃阴的定义和胃阴虚证证治众学者仍莫衷一是。胃阴有自身特殊内涵,胃阴虚证的原因机制及治疗用药可与他证相鉴。本文主要从古代医籍文献中收集资料,探寻总结胃阴理论的内涵和发展。方法:首先,找到胃阴理论相关的中医文献,挖掘整理,逐渐清晰其发展源头和走向,总结此过程中各家观点,为更深入剖析胃阴理论做好准备工作。其次,经过第一步工作,胃阴理论框架已渐渐构建。接着,对胃阴的概念、生理、病因机理、治疗用药等采取深一层探究。摘取某些相关经典医案,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个中规律。再者,经过整理的胃阴理论,其中有不统一的地方,对此再次单独探讨。分析出胃阴理论发展特殊之处,胃阴和胃阳、胃气的相关处等等。成果:胃阴理论的发展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从《内经》的初现端倪到明清的明确确立,中间经历了被忽略到逐渐得到重视的曲折过程。胃阴一指胃腑本身的组织,也包括存在于胃腑的血液、消化物质、营养物质等等;二指胃气中起到帮助胃腑和降及濡润作用的功能部分。胃阴虚证基本由实邪为害,原因大致包括六淫侵犯、饮食失制、其他脏腑牵连、情志过极、误治失治等等。胃阴虚证可见胃脘隐痛灼热、似饥不欲纳、或闷胀不适、干呕、呃逆、口干舌燥、大便干硬、小溲短赤等症状。胃阴虚舌脉征象也不同于正常。胃阴虚损证有基本明确的诊断标准和证候规范。胃阴虚证治疗用药一般用甘味性寒凉的药物,或加以理气、酸甘化阴等等。胃阴虚证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肺胃津液相关、肝木与胃土相关、肾液与胃津的先后天关系等治疗启示。常用方剂有一贯煎、沙参麦冬汤、益胃汤、七味胃阴汤、五汁饮、三承气汤等,常用药物有沙参、麦门冬、葳蕤、川斛、扁豆、雪梨等。胃阴虚证的证治规律从医籍案例中可得到启发。胃腑自身的生理特性和胃阴理论的历史发展原因导致了人们对胃阴理解的偏颇以及对胃阴理论在临床应用的限制。胃腑之阴、阳、气有其相联系区别处。胃阴与脾阴之间的区别联系亦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生理抑或病理方面,胃阴可与他脏腑津液阴血相互影响。结论:胃阴理论内涵并非单一,就相关医籍文献进行探讨,构建理论的基础框架,阐明学术分歧之处,指导脾胃学说以及脏腑理论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