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一生创作颇丰,共有六部长篇小说、一部传记、30多篇短篇小说,而且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文章的引言部分是对盖斯凯尔夫人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述。国内对盖斯凯尔夫人小说的研究寥寥,仅仅出现数篇论文和两篇硕士论文;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国,尤指的是英国,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对盖氏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特别是对作品的内容研究,专著层出不穷。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涉及的生活面很广阔,这对其小说的综合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本篇论文则是从伦理思想的角度解读盖氏的小说,认为贯穿小说的是爱的主题,善为伦理思想的核心。本篇论文分析了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所突出的必然之善与偶然之恶的关系,同时追溯了女作家伦理思想的来源,并对其在小说中所展示的伦理观进行了评价。以期为盖斯凯尔夫人小说的研究注入一些新的东西。 第一章 着重分析了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爱。从夫妻之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恋人之爱以及扩展式家庭成员之爱到普天下人皆兄弟的博爱,女作家通过小说展示了一幅爱的伦理图谱。爱是其小说伦理之主题,盖斯凯尔夫人看到了资本主义利己主义道德对人性的戕害,从圣经中寻求解决的办法,用人与人之间的爱的联系来对抗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但本文认为用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来化解阶级矛盾只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 第二章 论述了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善与恶的辩证关系。盖斯凯尔夫人不相信“原罪说”,她认为人有善恶两种本性,但同时强调人性之善、人心向善的一面,故小说的人物形象都是好人,没有绝对的坏人。她认为勇敢、仁慈、宽容、有理性、利他精神这些符合基督教伦理思想的美德就是善;相反不符合基督教伦理思想的诸如奸淫、撒谎、杀人、伪善等都是恶。她认为凭着主体自己的道德力量、对恶行的反省,恶最终能通过救赎转化为善,善必然战胜恶。 第三章 阐释了盖斯凯尔夫人在小说中所提出的实现道德之路。要想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就需要从小进行道德教育,并且掌握知识,具有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