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杂交手术在复杂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治疗中的诊疗经验及近中期疗效,并分析杂交手术术后的死亡危险因素,为杂交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3月——2012年12月共27例行“杂交手术”(即人工血管旁路搭桥术并血管内支架腔内修复术)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即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回顾性研究,结合术前、术后主动脉CTA的影像学变化观察支架有无内漏、塌陷及移位、植入人工血管通畅情况,并且通过电话及门诊等随访资料了解患者术后1年、3年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分析杂交手术术后导致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杂交手术中5例行颈部血管旁路,3例行内脏血管旁路,19例行股股血管旁路,所有病人均手术成功,术中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无患者死亡。术后院内死亡率11.1%(3/27)。24例患者获随访6-59个月,平均34.2个月,随访期间共6例死亡,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75%。颈部血管搭桥组有2例患者出现上肢麻木、乏力,股-股搭桥组有5例患者出现双下肢乏力,1例患者出现髋部酸胀感,1例患者术后5月股-股搭桥人工血管有血栓形成而入院行取栓术,1例患者术后2月出现左肾动脉狭窄致肾衰竭而入院行左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均恢复好,其余患者无不适及并发症发生。单因素分析患者术后死亡的可疑危险因素结果示:既往有心脏病或脑梗病史、术前主动脉瘤或夹层破裂、术前肾功能不全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术前主动脉瘤或夹层破裂、术前肾功能不全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常规腔内修复术难以完成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通过杂交技术可以扩大腔内修复术适应症,早期及中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术前主动脉瘤或夹层破裂、肾功能不全是杂交手术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