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游离皮瓣移植在修复重建外科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用于覆盖创面及修复因疤痕切除或畸形矫正所致皮肤缺损。随着对显微外科理解的深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皮瓣修复术的成功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不少文献报道的游离皮瓣移植的成功率达到95%,但发生血运障碍的风险却无法消除,并且一旦发生血运障碍,其后果是及其严重的,如不及时纠正血流的中断,皮瓣就会坏死。因此在术后持续准确的血运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血运障碍,及时采取措施是至关重要的。理想的血运监测的手段应当具有以下特点:对病人及皮瓣无损害,灵敏度好,准确、可靠,可实现连续监测,并能适用于所有的皮瓣。目前主要的血运监测的手段是通过观测皮瓣的颜色,张力,毛细血管反应,温度等指标做出判断,临床观测的方法对观测者的经验要求较高,且不能持续监测,因此通过仪器来实现持续,准确,灵敏的血运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目的:通过测量皮瓣修复术后皮瓣及大鼠腹壁浅动脉皮瓣血管危象模型的经皮氧分压(TcPO2)值及用激光多普勒灌注监测系统(LDPM)监测皮瓣的血流灌注量来检验TcPO2与LDPM对于检测皮瓣血运障碍的意义。对象与方法:对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足外科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手术病人20例,其中游离股前外皮瓣15例离腹股沟皮瓣5例。从术后第一天到第七天进行经皮氧分压(TcPO2)及LDPM值的测量。同时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毛细血管反应等,比较经皮氧分压,LDPM与临床观测的结果,判断经皮氧分压的灵敏度与准确度。用成年雄性Vista大鼠腹壁浅动脉皮瓣(8只8例)分别模拟皮瓣动脉危象与静脉危象,并持续监测皮瓣的经皮氧分压与LDPM,分析经皮氧分压对于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的灵敏度。结果:临床病例:20例游离皮瓣中,19例血运良好,发生血管危象1例,其中动脉危象0例,静脉危象1例。皮瓣临床观测及TcPO2、LDPM结果见表一。大鼠模型:结扎大鼠腹壁浅动脉后,皮瓣的TcPO2在1秒之内即开始迅速降低,并在一分钟左右时间从27-35mmHg左右降至5mmHg以下,LDPM值与经皮氧分压几乎同步下降,并在10sec左右由4.2-5.1pU降低至0pU,皮瓣颜色变化尚不明显。结扎腹壁浅静脉后,皮瓣TcPO21sec之内即开始迅速降低,并在35sec后从29-35mmhg降至5mmHg以下,LDPM同步下降,由4.3-5.1pU下降至0pU,皮瓣颜色从红润逐渐变暗,但不如TcPO2及LDPM变化迅速,可以确定的颜色开始变化比TcPO2与LDPM延迟1Os以上结论1. TcPO2及LDPM对于监测皮瓣术后血运情况可靠性,灵敏性都较传统的临床判断指标具有优势。2. TcPO2及LDPM均可以实现连续观测,而传统的临床观测不能连续进行,受到监测频率的制约,不能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血运障碍从而可能会延误探查。3.因为TcPO2需要对所测皮肤进行加热,而且监测的探头需要完全密闭,因此不太适合长时间连续监测,LDPM应用更加方便,可以连续长时间进行血运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