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在动物模型和患者的应用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目的: 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奠定基础。 方法: 雌性Lewis大鼠4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7只和对照组17只。采用免疫诱导法,模型组注射豚鼠脑脊髓匀浆和完全福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CFA。每天观察两组大鼠体重变化和临床症状。在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脑组织,行HE染色及髓鞘染色,光镜下观察炎症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情况。 结果: EAE组大鼠免疫后15—30天出现临床症状,发病率为22/27。组织病理学证实大鼠脑组织内出现炎细胞浸润和脱髓鞘改变。对照组大鼠未出现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未见异常。 结论: 以豚鼠脑脊髓匀浆免疫雌性Lewis大鼠,可成功诱导EAE模型,发病率高、模型稳定,可作为研究MS的理想动物模型。 第二部分: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比剂超小型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增强磁共振(MR)检出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病变的敏感性及其增强病灶的磁化传递率(MTR)的变化。 方法: 11只EAE组大鼠及10只对照组大鼠行常规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三维T1磁化传递(3D T1 MT)、三维T1非磁化传递(3D T1 no MT)、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 Injection)增强T1WI及USPIO增强T2WI扫描。计算USPIO及Gd增强检出EAE病变的敏感性、EAE组大鼠第1次出现USPIO异常强化的区域及前一次扫描相应区域的MTR。大鼠脑组织行HE、髓鞘及普鲁士蓝铁染色。 结果: Gd对比剂增强扫描未能发现EAE大鼠脑内异常对比增强灶,USPIO增强扫描显示11只大鼠脑内均有异常沉积。EAE组大鼠USPIO异常强化区的MTR值与出现强化前同一区域的MTR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USPIO强化区可见炎细胞浸润及脱髓鞘改变,普鲁士蓝铁染色结果阳性。对照组大鼠MR平扫及增强扫描无阳性显示。 结论: USPIO增强MR检出EAE病变的敏感性高。与USPIO增强扫描相结合,磁化传递成像能够提示EAE病变的性质。 第三部分: 目的: 比较双翻转恢复序列(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DIR)、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T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eighted Spin Echo,T2FSE)检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病变的敏感性。 方法: MS患者13例,男性2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20-62岁,平均36岁。与之年龄、性别匹配,无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志愿者13例,男性2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22—60岁,平均36岁。患者及对照组分别行DIR、FLAIR、T2FSE序列扫描。根据皮质内、皮质旁、深部灰质、灰白质混合区、脑室周围白质、深部白质、幕下7个部位来分类和计数病变。将DIR检测病变的数目同FLAIR、T2FSE比较。在3个序列上测量病变和看似正常灰质、看似正常白质及脑脊液间的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DIR、FLAIR、T2FSE检出病变总数分别为709、627、535。DIR较FLAIR增加82个(P=0.003),较T2FSE增加174个(P=0.001)。DIR检出幕下病变的数目为58个,DIR较FLAIR增加48个(P=0.001),较T2FSE增加20个(P=0.140)。在幕上,DIR检出皮质内、皮质旁、灰白质混合区、脑室周围白质、深部灰质及深部白质病变数目为82、4、151、103、9、302;DIR较FLAIR分别增加67(P=0.004)、—225(P=0.031)、149(P=0.022)、—41(P=0.176)、—16(P=0.251)、100(P=0.292);DIR较T2FSE分别增加82(P=0.002)、—119(P=0.104)、141(P=0.019)、15(P=0.092)、—11(P=0.497)、46(P=0.419)。DIR病变和看似正常灰质、病变和看似正常白质间的对比较FLAIR高(P=0.000;P=0.000)、DIR病变和脑脊液间对比较FLAIR低(P=0.109);DIR病变和看似正常白质、病变和脑脊液间对比较T2FSE高(P=0.000;P=0.000)、DIR病变和看似正常灰质间对比较T2FSE低(P=0.145)。 结论: DIR增加幕下及皮质内病变的检出率,更好地区分皮质内、皮质旁及灰白质混合区病变。DIR病变对比高,是检出MS脑部病变的敏感MR序列。 第四部分: 目的: 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病人脑组织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的变化。 方法: MS患者13例,男性2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20-62岁,平均36岁。年龄、性别与之匹配,无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志愿者13例,男性2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22—60岁,平均36岁。患者及志愿者均行MR检查,包括MR常规序列及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序列。将感兴趣区分别放在斑块、斑块边缘、斑块周围看似正常白质及对照组白质测量FA值. 将感兴趣区分别放在MS及对照组看似正常胼胝体膝部、体前部、体后部、压部测量FA值。 统计学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S病人42个斑块平均FA值为0.21,斑块边缘平均FA值为0.35,斑块周围看似正常白质平均FA值为0.49,对照组白质平均FA值为0.61。与对照组白质比较,斑块(p=0.000)、斑块边缘(p=0.000)及斑块周围看似正常白质(p=0.000)FA值减低。 MS病人胼胝体膝部(0.65±0.05)、体前部(0.48±0.03)、体后部(0.52±0.03)和压部(0.73±0.05)FA值较对照组相应部位(0.75±0.04、0.71±0.05、0.74±0.04、0.80±0.03)减低(p值均为0.000)。 结论: DTI能早期检出MS病人看似正常白质(Normal—Appearing White Matter,NAWM)、看似正常胼胝体的隐匿性损伤,对MS的研究比常规MR成像序列更有效。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   因肿瘤、创伤等疾病需切除部分气管,对于一些造成较大范围缺损特别是环形长段的缺损,目前尚没有理想的修复重建方法。自体小肠来源充足、易于再血管化,被认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胎儿游离DNA数量的变化对预测及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抽选15
目的:  旨在建立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并搭建平台,使其能应用径向频率图形定量测量失能性眩光对人眼图形识别能力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依据心理物理学原理,以检测图形识别
背景:心脏Telocyte(TC)是一种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CC)形态相似的特殊类型细胞,存在于全身多个系统、多个部位,胞体发出细长突起telopode(TP)。国外研究多采用免疫荧光或
脑卒中是死亡率及致残率很高的疾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存在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意义重大,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研究显示,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