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城市贫困家族子女义务教育的比较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阶层背景与子女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代际流动研究密切关注的议题。本文从两个时段贫困家庭的比较研究入手,探讨社会转型期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就相比优势家庭处于明显劣势的深层原因。文章在对杭州市区贫困家庭子女所作的深度访谈、参与观察以及文本分析的田野研究基础上,发展和建构了本研究颇具新意的解释路径:①以宏观社会结构转型和教育体制改革为背景,看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如何延续或加剧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劣势地位;②由较为微观的文化教育观点的改变为线索,看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变动如何影响了贫困家庭子女与学业相关的个人因素形成。即结构的和文化观念的变动作为两个并行的要素,直接导致了文章欲与求证的“转型导致贫困家庭子女学业更显劣势”的基本结论。  在宏观结构与微观观念的两条路径操作中,该研究分别用教育机会获得、家庭资源、及学校教育资源的支配操作了结构要素;用与学业相关的个人因素、教育预期、教育知识及教育选择观念等构成了文化要素。两条路径及其若干操作要素在两不同时段、两不同阶层的比较分析中形成了本研究的三个基本结论:①各阶层在家庭资源及家长教育观念上的分化、教育体系对优质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分配,导致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机会的劣势愈加显著;②家庭抚育功能和家庭教育观念的阶层差距扩大、教师对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导致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与学业相关的个人因素劣势亦有所加剧;③受到教育机会和个人因素变化的共同影响,家庭阶层背景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论文的经验研究部分以1990年代初和2000年代末两个时段的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为案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历时性地比较了改革初期(1978-1992年)和改革深化时期(1993年以后)社会结构和文化变化对城市贫困家庭资源、家庭抚育功能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义务教育体制变化对学校和校外教育机会分配和教师教育资源分配观念的影响。在共时性地比较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与优势阶层子女在各因素上的差异的基础上,历时性地比较两个时段中差异的变化,说明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劣势的历时性变迁。因而比较分析为本论文理论观点的确立提供了方法基础。  研究结论表明,教育阶层差异除了结构与制度的解释路径,还存在关注主流文化中教育符号涵义变化的强文化范式解释路径。
其他文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如何加强团组织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营造氛围,协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承上启下,起到桥梁
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研究,社会支持是一个很典型的研究方向,社会支持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弱势群体的生存质量和其他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试图对吸毒成瘾者的社会支持进行全方位的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已经进入了传统农业型社会向先进科学的现代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结构开始整体性变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也更加
伴随着城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农村教育也在迅速与城镇接轨。2001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此后,全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