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审美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li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般皆美,审美是产生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活动。以“汶川大地震”为例,对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进行审美研究,亦即主要考察以大地震为背景和题材的绘画、雕塑、音乐、诗歌、摄影、影视等不同形态的文艺作品,兼及其它的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探讨其审美研究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学术前景,分析典型文艺作品的美学内涵,并且研究与之相关的生命、人性、悲情、崇高等审美价值类型,最终得到美学对现实社会和个体人生的启示。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审美研究的可能。审美无处不在,与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紧密关联的生命美、人性美以及崇高美、悲情美,更能引起接受者的心灵共鸣。人类不仅正视自然灾难事件,而且通过艺术的方式再现灾难,形成了经典文艺作品。对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进行审美研究切实可行。第二章,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审美研究的现状。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分析,对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进行审美研究都具有必要性。尽管前贤对与灾难相关的文艺理论、美学理论进行过积极探索,产生了部分学术成果,但以经典文艺作品为基础,有关自然灾难美学的内涵、价值、体系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章,汶川大地震题材文艺作品及其美学分析。以“汶川大地震”为现实背景和核心题材,主要选择那些颇具典型性的雕塑、绘画、音乐、诗歌、摄影、影视等文艺作品进行美学分析,同时兼顾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藉此实现对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美学价值和人文意蕴的探求。第四章,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探求。通过对典型文艺作品进行美学分析,可见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直接涉及到悲情和崇高这两种审美价值类型,其内涵则主要表现为对生命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追求,它们客观上凸显出了人类的奉献精神、乐观主义情怀以及对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关怀。第五章,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审美研究的启示。对自然灾难题材文艺作品进行审美研究,其收获不仅表现为我们对艺术特征、美学范畴以及审美心理过程的认识和体悟,还在于灾难美学对现实社会和个体人生的启示和指导意义,解决人类“向何处去”和“应该是什么”这两个根本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雷达的工作电磁环境越来越差。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中,有源干扰是雷达难以对付的一种干扰,该干扰信号通过雷达天线的旁瓣进入到雷达系统,从而对雷达的性能产
田纳西·威廉姆斯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家之一,并留给后人很多经典著作。与此同时,这些著作斩获了很多戏剧奖项。在他的作品中,他一直尝试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其
大众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公器”,有促进“公共利益”的责任。微博、微信等近年频频引发热点,截至2013年底微信的用户已突破六亿,新闻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革,与此同时,新闻界接
学校教育需要培养人的自我意识,然而,现实的学校教育出现了学生自我发展预期较低、缺乏真实的成长体验、人际交往不和谐等诸多问题。究其本质原因是学校教育对学生自我意识培养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渐行渐远,尽管世界各国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态度依然模棱两可,对于信用衍生品与银行业稳定间的关系形成了“稳定论”和“脆弱论”两大阵营,但目前来看,信用衍
<正>安徽淮河中游平原第四系研究,最早是由杨钟健、周明镇先生进行的.他们根据江苏泗洪下草湾、戚咀和泊岗村附近地层中的哺乳动物化石和瓣鳃类化石研究,将更新统自下而上划
从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出发,对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在城镇化发展建设之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之中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针对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
20世纪末以来,我国大学城建设迅速兴起,大学城对土地的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的现实问题,他们中的一部分开始进入大学城工作,从务农转向服务业。他们
导管架平台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海洋石油平台,其结构受力复杂,易在接头应力集中处(如K/T/Y管节点)产生疲劳断裂,且其主要受力结构位于水下,检测和维修困难、费用高昂。因此,采用工程
冷却塔作为空调系统的重要冷却设备之一,近些年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物非夏季工况(非额定工况)条件下的系统中。但是,由于冷却塔的热湿交换特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冷却塔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