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癌具有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生存率低等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其特异性染色体异常的探索,可能是揭示胰腺癌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提供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胰腺癌的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异常极为复杂。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胰腺癌染色体的研究发展迅速,其逐步揭示的特异性染色体改变,不仅辅助了遗传性的胰腺癌诊断,而且还为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研究发现,胰腺癌存在着高频的染色体改变,报道最多的是染色体9p、13q、17p和18q的缺失,以及染色体7q、8q、12p、19q和20q的扩增。尽管国内的相关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包括胰腺癌的染色体不稳定性,但由于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尚未见国内外的学者针对我国胰腺癌染色体的详细核型分析报道。在我们研究室采用染色体G-显带、染色体涂染和常规FISH技术对胰腺癌进行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采用光谱核型分析(Spectral Karyotyping, SKY)技术,分析了5例本室自建的中国人胰腺癌细胞系P1、P2、P3、P4、P7和1例来自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标准菌库)的胰腺癌细胞系Panc-1的染色体核型,以探讨中国人胰腺癌的染色体特征与国外胰腺癌细胞系之间可能的异同,及其在胰腺癌发生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该6株胰腺癌细胞系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发生率非常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每一个细胞系都显示出极其复杂的染色体核型,其数量和结构异常涉及到了所有观察到的可供分析的染色体分裂相。6个细胞系共计观察到175种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主要表现为多倍体,即Panc-1为亚四倍体,P1、P2、P3、P4为亚三倍体,P7为超二倍体。2.全染色体缺失有染色体1、3、4、5、8、9、11、13、15、16、17、18、19、20、21、22、X和Y,全染色体扩增有染色体3、4、5、7、13、14、18和20。常见的染色体部分缺失有10p、15p、16p、21p等,常见的染色体片段扩增有5p、12q等。与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扩增相比,染色体的缺失更为多见。3.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系均出现同一结构异常的有der(9:15)(q10:q10)见于P1、P2、P3、P4和Panc-1;der(10)(3;10)(?;q26)见于P1、P2和P3;der(12)(8:12)(?:p13)见于P1、P2和P4;del(5)(q22)见于P2和P3;del(8)(?)和der(12:18)(q10:p10)见于P1和P3。其中,见于所有6个细胞系的-10p和见于P1、P2、P3和P4细胞系的-15p罕见报道。该研究结果提示,中国人的胰腺癌细胞系染色体变化非常复杂,因此,进一步扩大样本来验证这些结果,对于阐明其染色体不稳定性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十分必要,特别是本文发现的其独有的-10p和-15p的规律性和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