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Z区块属于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目前该区块采用水驱开发方式,由于储层渗透率低以及存在微裂缝,油井产量递减快,注入水沿着微裂缝方向突进,主向(裂缝方向)上采油井见水早,侧向井受效滞后,注水开发效果差,采出程度低,急需寻找一种适用于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根据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吞吐的选井方法,并且将变权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吞吐井位选择,在考虑了油层厚度、剩余油饱和度、油井含水率、渗透率、孔隙度5种参数的条件下,确定了各参数在二氧化碳吞吐时的权重分配,其中油层厚度和地层渗透率对吞吐效果影响最显著,含油饱和度和含水率对吞吐效果影响影响次之,孔隙度对吞吐效果影响最小。该选井方法解决了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吞吐选井时缺少某种参数导致选井结果不合理的情况,使选井结果更加准确。在优选出井位的基础上,采用油藏工程方法,根据油气和油水的相渗特征,采油指数和吸气指数,在低于地层破裂压力的条件下,设计出了每一口井不同压差下的注入参数,即注入速度为34.78~66.94 t/d,注入量为78.84~114.37t,焖井时间为38~55 d,吞吐周期为1~3个。分别运用归一法和半归一化的方法得到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利用生产资料和地质资料,运用Petrel软件经过构造建模、数据分析、属性建模,建立了该区块的地质模型,该地质模型所得的地质储量与容积法所得地质储量基本一致,拟合精度达到模拟要求,最终粗化得到了网格大小为35m×35m的地质模型。针对优选出的井位,将粗化后的地质模型导入到Eclipse中,采用PVTi模块对地层流体分别进行了拟组份的划分、饱和压力拟合、单次脱气实验、差异分离实验和注气膨胀实验的相态实验的拟合,最终得到合理的状态方程。根据区块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全区和单井的生产历史拟合,在前面所设计的注入参数范围内进行了每口井的注入速度、注入量、焖井时间和吞吐周期数的参数优选(5 口生产井,4个工艺参数,每个工艺参数5个变量,共100个),按照优选出的注入参数模拟吞吐结果为:83-54井在进行2个吞吐周期时,平均日产油从0.60 m~3/d增加至1.32m~3/d,累计增油517.54m~3,换油率为2.07t/t;83-56井在进行2个吞吐周期时,平均日产油从0.36 m~3/d增加至1.93m~3/d,累计增油414.07m~3,换油率为1.72t/t;84-521井在进行2个吞吐周期时,平均日产油从0.46m~3/d增加至0.97m~3/d,累计增油363.94m~3,换油率为1.53t/t;85-53井在进行1个吞吐周期时,平均日产油从0.43 m~3/d增加至1.08m~3/d,累计增油233.12m~3,换油率为2.66t/t;85-55井在进行1个吞吐周期时,平均日产油从0.37 m~3/d增加至0.90m~3/d,累计增油191.59m~3,换油率为1.82t/t,说明吞吐效果良好,最后分析了原油体积、原油粘度、界面张力在二氧化碳吞吐中的变化和二氧化碳萃取原油轻质组分在吞吐中的变化情况和增油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