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掘进机是煤矿机械化掘进的主要设备,但现有的掘进机单纯依靠截齿截割,当截割坚硬煤岩时,截割力不足,且截割过程伴随有粉尘和火花产生,不利于安全生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掘进机是煤矿机械化掘进的主要设备,但现有的掘进机单纯依靠截齿截割,当截割坚硬煤岩时,截割力不足,且截割过程伴随有粉尘和火花产生,不利于安全生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高压水射流辅助截割的想法,研究证明这一技术能辅助截齿破碎硬岩、减少粉尘、消除火花,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但目前关于高压水射流辅助截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齿与射流的配置方式上,未与具体机械的使用背景紧密结合,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应用推广。本文将高压水射流技术应用到掘进机上,以掘进机的使用工况为依据,以高压水射流有效辅助截齿截割为核心,对高压水射流掘进机截割部进行系统设计,并在设计的基础上对截割部的动力学特性开展理论、仿真和实验研究。以设计方法学和功能思想为基础,确定了高压水射流掘进机截割部的结构形式,对截割部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详细设计。对截割头上喷嘴数量和位置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当水压达到40MPa时,截割头上可布置8~13个喷嘴,且应优先布置在截割头上球面以及球面与锥面的过渡位置。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以体积最小、传动效率最高为目标,选取Matlab中的fgoalattain函数求解,优化了行星减速器中主要零件的参数取值。对截割部受载特性进行理论研究,引入高压水射流辅助系数sk定义了单齿载荷公式,进而得到了高压水射流截割头的三向力和扭矩计算公式。以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为基础,对截割部的升降动作、回转动作、钻进动作、扭转动作分别建立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方程组在简谐激励下的响应函数,为进一步研究外部随机载荷激励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行了空载和恒扭矩工况下的截割部动力学仿真,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进行无水射流辅助工况下的变载荷动力学仿真,得出了截割头振动主要受外载荷影响,减速器主要受内部传动影响,连接架主要受电机转动影响的结论。进行有水射流辅助工况下的变载荷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水射流辅助能够较好地改善截割部的振动情况。进行了旋转密封的泄漏和温升实验,得出O型圈寿命为5.7小时、格来圈和弹簧储能圈寿命均超过8小时、稳定工作时温度分别为24℃,23℃和20℃的结论。进行了高压水射流辅助单齿截割实验,结果表明:高压水射流辅助破岩存在门限压力,约为岩石抗压强度的2~3倍;前置式水射流辅助效果优于后置式,但后置式水射流破碎截槽效果好;所提出的前后射流联合破岩方式辅助截割效果明显。在实验基础上,根据受力减少率拟合了高压水射流辅助系数sk在不同工况下的取值曲线图。进行了高压水射流辅助截割头实验,得到了截割头在无水射流辅助和有水射流辅助两种工况下的振动信号,结果表明在有水射流辅助工况下振动信号幅值的最大值、均值和标准差均小于无水射流辅助工况,说明高压水射流在减少截割头振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为揭示摩擦学系统在磨损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及内在联系,进一步揭示和评价摩擦磨损机理,便于更好地开展摩擦学复杂问题的定量研究,本论文以混沌理论为基础,以磨损过程中的摩擦力及摩擦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磨损过程中摩擦系统的混沌特性演化规律,以及摩擦力与摩擦振动信号的相关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进行摩擦磨损试验,试验在销盘式摩擦学试验机上进行,上试样分别采用铝、铜、GCr15、20钢,下试样统一采用淬火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其中环境污染中的水污染一直是科学工作者们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利用光催化降解技术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本文通过改造硫铟银基半导体以获得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有高效去除能力的复合光催化剂。对复合光催化剂的成分、结构、性能、催化机理都进行了测试和推理。具体的研究内容归结如下:(1)等离子共振光
伴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其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运输生产效率,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提高运输生产效率,从而实现铁路运输的可持续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实际应用中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电极材料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迅速发展,其中,负极材料被认为是发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分。目前,锂
本文从提高航空模型螺旋桨效率的实际需要出发,目标是把现代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引入航空模型螺旋桨的设计和分析中,有效地提高航模的气动性能和设计水平,主要工作包括: 在
滚动轴承和齿轮是机械设备中最基本、最常用的零部件。由于在实际环境中,轴承与齿轮常常工作在变转速工况下并且容易损坏,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对变转速工况下滚动轴承和齿轮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本文总结分析了滚动轴承与齿轮的典型故障类型及其振动机理,通过对比,分析了非平稳信号与平稳信号在处理方法上的不同。其次,针对变转速下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进行研究,将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引入特征
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为了最大化其开采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薄与极薄煤层的弃采、滥采等问题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难题。钻式采煤机作为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好的循环性能和绿色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当前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但是石墨提供的比能量(372 mAh/g)是有限的,所以寻找比能量大且循环稳定性好的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在所有的无机过渡金属化合物中,Si材料由于其理论比能量大(4200 mAh/g),工作电压低和储量丰富等特点而被广泛研究。但是循环测试中发现,Si材料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导致S
金属甲酸化合物作为分子基材料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现在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采用不同的胺作为模板,利用水热法和类离子液体法成功合成了七例金属甲酸化合物,表征了七例金属甲酸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磁性、介电和相变做了研究。1、分别利用N,N-二乙基乙二胺、N,N-二乙基-1,3-丙二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作为模板,合成了四例同金属混价态的甲酸铁化合物[EtNH_2(CH_2)_2NH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