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本文也试图对生态文明进行研究。通过整理《人民日报》的生态报道,分析媒体在生态报道中的作用。通过分析《人民日报》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的生态报道,结合当前学者们研究的新闻叙事框架,分析《人民日报》的生态报道如何讲述新闻故事,讲述了哪些新闻故事。本文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分析,了解《人民日报》究竟讲了哪些生态故事,如何进行生态报道,讲述生态故事的。在叙事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本文也试图对生态文明进行研究。通过整理《人民日报》的生态报道,分析媒体在生态报道中的作用。通过分析《人民日报》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的生态报道,结合当前学者们研究的新闻叙事框架,分析《人民日报》的生态报道如何讲述新闻故事,讲述了哪些新闻故事。本文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分析,了解《人民日报》究竟讲了哪些生态故事,如何进行生态报道,讲述生态故事的。在叙事声音方面,叙事主体和叙事视角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发现,《人民日报》更偏向于隐蔽的叙事主体。隐蔽的叙事主体往往能给人带来更客观的感受,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办法将《人民日报》的生态观念传达给受众。同时,《人民日报》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较为平衡。既重视使用限知视角,第一时间向受众传达生态报道的动向,又重视全知视角在深度报道中的作用,引导受众关注生态环境的发展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在叙事话语方面,本文首先从叙事时间出发,重点研究了新闻叙事的时长和新闻叙事的时序两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人民日报》在时间的使用上并不拘泥于某一叙述方法,而是变通运用、巧妙组合,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受众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其次,对叙事修辞进行分析,通过背景事实、数据事实、场景事实、情景事实进行分析,发现修辞辞手法多样,表达层次丰富。最后研究叙事的结构上,分析整理了五个叙事主体下的结构,发现《人民日报》生态报道的叙事结构较为固定,一般为并列式或结合式,并列式给了不同的主体发声的空间,结合式层层递进,能够更明确地传达生态观念。总的来说,对《人民日报》的生态报道研究后发现,《人民日报》的生态报道呈现了国家重视生态建设、地方落实生态治理、人民做好生态工作的生态画卷。但《人民日报》生态报道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叙事内容,拓宽生态报道的广度;进行多主体叙事,增强生态报道的深度;提升叙事水平,培养专业人才。
其他文献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事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长江流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其丰富的水资源量对维持人民健康福祉和社会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下,长江流域面临着水资源退化、水旱灾频繁、生态与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时面临着由“大开发”向“大保护”转变带来的新挑战。因此,量化评估长江流域历史时期产水情况,明晰其产水变化驱动机制;预测长江流域未来产水量,评估其水
自从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振兴基层医疗仍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较大短板,而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效率正是振兴基层医疗的关键路径,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差、发展相对缓慢等现实问题。为此,本文以2009年-2020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DEA基本模型分析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效率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Malmquist模型纵向评估乡镇卫
2020年,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新目标。而城市的发展,必将伴随着碳排放量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对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新疆而言,要想走可持续、低碳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必将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研究新疆城镇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对新疆地区制定合理的减排措施,最终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城镇化和碳排放的众多影响
人类依赖地球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产水服务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对于维持供水安全与生态系统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受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流域产水服务日趋不稳定,伴随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提高,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研究产水服务的时空变化有利于更好地为水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为变化环境下的生态系统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帮助。东江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担负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向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和共享发展不断迈进。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贸易业态,顺应时代潮流,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同时经济发展又为跨境电商提供持续且高质量的供给,两者构成了一种相互作用的耦合系统。研究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对促进跨境电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壮大有着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我国设立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带来的主导
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不断改变着媒介环境,进而改变了新闻实践。新闻实践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反映。新媒介环境下,技术赋权改变了新闻传播活动主体之间的传受关系,也会影响到新闻媒介的议程设置。建设性新闻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产生的新闻实践,因而本文假设建设性新闻实践的议程设置相比传统环境下的新闻实践是有不同的。因此,本文基于议程设置理论对苏州广电总局的建设性新闻实践节目《共筑美好生活苏城议事厅》进行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作为一种富含营养价值的“白色血液”,逐渐成为居民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乳制品鲜活易腐、供应链环节复杂、信息多源异构等特性,在乳畜养殖、原料奶生产供应、乳制品加工等环节中存在添加剂超标、工艺操作不规范、质量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导致“皮革奶”、“三聚氰胺奶粉”、老酸奶“工业明胶”等质量安全事件屡次发生,彻底摧毁了消费者对我国乳制品的消费信心,严重阻碍了我国乳制品市场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核心。征信产生、依赖并且服务于信用活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为大众所熟知的传统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方式主要基于贷款人的基本信息、银行存储流水和借贷记录等,对贷款人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评估数据项目不够丰富,数据源狭窄,数据覆盖率低,评估方法不够灵活,过度依赖于央行信用调查信息和行业专家的经验判断。由此而产生的由借贷信息不全面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许多国家已经将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作为重要对外开放战略。作为世界三大贸易中心之一的亚洲,在2022年之前却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始终没有达成一项区域一体化安排。亚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与生效(RCEP),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将在亚太地区逐渐形成。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贸易效应将对区域内的贸易密度产生积极影响,这对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目前RCEP
老龄化已逐渐成为我国目前最明显的社会问题之一,而老龄人群和传播媒介的紧密结合将推动人们对二者的关系展开逐步深入的研究。同时,随着我国老年群体的社会生活能力和政策补贴待遇提高和完善,加上"银发市场"和"银发经济"的发展,老年群体对于数字电视媒介的服务及功能要求日益突出。但大数据时代,老年群体居于劣势地位,无法同年轻人一样便利的获取新资讯共享时代的多元信息。基于此,通过深入研究互联网大背景下我国老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