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自然流域休闲垂钓活动调查与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OrW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开始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休闲垂钓是一种常见的户外活动方式。当前,我国休闲垂钓活动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不仅城市周边的人工放养水库提供休闲垂钓服务外,在江河自然流域中的休闲垂钓活动也越来越多。在自然流域的休闲垂钓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捕捞行为,在国家加强水生生物保护的政策背景下,必须对自然流域的休闲垂钓活动进行有序的管理。由于自然流域垂钓者数量不清且流动性强,因此,制定相关的保护和管理政策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选择长江中游区域进行休闲垂钓活动的现场调查,以期掌握长江中游休闲垂钓活动的现状,为相关保护和管理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休闲垂钓者人员结构的调查研究2017年11-12月和2020年9-10月在长江中游干流、汉江、洞庭湖和鄱阳湖共4个区域开展了流动调查,共收集了446名垂钓者的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长江中游自然流域的垂钓者分布在各年龄阶段,调查年龄范围为(24-89)岁,但以中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49.94±0.67)岁。长江中游各区域之间的垂钓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和汉江4个区域垂钓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3.72±1.42)岁、(47.36±1.09)岁、(47.07±1.18)岁和(51.87±1.42)岁;垂钓人员以男性为主,占97.98%。垂钓者职业包含各行各业,以个体经营者为主要群体,其次是退休人群。平均年收入为(9.38±1.14)万元,高于当地居民的年平均年收入水平,但是平均年收入在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其中长江中游干流区域最高,为(12.04±5.03)万元,汉江区域最低,为(7.29±0.31)万元。各区域垂钓人员在休闲垂钓上的支出在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P<0.05),长江中游干流区域垂钓者的平均年收入最高,但休闲垂钓平均支出在(1489.09±231.93)元,洞庭湖、鄱阳湖和汉江区域垂钓者在休闲垂钓上平均支出分别为(4788.99±618.02)元、(2001.81±313.04)元、(2323.62±359.18)元。由此可见,休闲垂钓的支出与垂钓者收入无关。2、自然流域休闲垂钓人数、时长、频率与渔获量的调查研究采用样段法,估算了长江中游自然流域休闲垂钓人数与渔获量。2017年11-12月和2020年9-10月对长江中游自然流域的垂钓情况进行抽样统计和分析。根据96个样段的抽样结果,估算出长江中游垂钓总人数为12145人,自然流域垂钓者的平均密度为7.9人/km;抽样统计的1532人共使用了4131套钓具,钓具平均使用量为2.7套/人;钓具以手竿类为主,占钓具总数量的67.65%。长江中游自然流域休闲垂钓的平均垂钓年长为(8.49±0.48)年,各区域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月垂钓平均次数为(10.79±0.33)d/m,日平均垂钓时长为(6.3±0.10)h/d,且各个区域之间的日平均垂钓时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估算长江中游区域年垂钓渔获量为322.8 t,以中游干流垂钓量与2016年长江中游干流生产性捕捞量比较,垂钓渔获量为船捕量的7.9%,表明休闲垂钓的捕捞量会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的影响。3、长江中游自然流域垂钓活动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2020年11月-12月在宜昌江段进行了连续29天的调查,对垂钓人数、天气、气温、水位和节假日等因素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垂钓者的数量受天气、温度以及节假日等因素综合影响。垂钓人数和天气的晴好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垂钓者数量和气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垂钓者的数量和水位波动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节假日垂钓者的数量显著高于工作日数量(P<0.05)。以天气晴好度和气温为基础建立了宜昌江段垂钓人数与环境因子的拟合方程:N=30.17x+1.64y+46.70(x为当日天气晴好度,y为实时气温)。4、休闲垂钓活动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我国虽已出台了一些关于长江自然流域休闲垂钓管理办法的政策,但仍不够完善,在实施和宣传上的力度不够。在此次调查中发现仍然有一人多杆、垂钓产生的垃圾残留、垂钓渔获物无论种类、规格一起带走、垂钓时间管理不明确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调查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如:品种管理、鱼类大小限定、垂钓产生的垃圾进行管理、加强巡视及执法力度和加强宣传等。为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中游休闲垂钓管理措施,进而促进长江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其他文献
由两亲分子自组装形成的双层膜广泛存在于生物与物理化学系统,其丰富的形态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层膜的弹性性质.如何理解双层膜的形成、结构和形变机制,以及双层膜弹性性质对分子结构的依赖关系,是自组装双层膜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它需要对双层膜的自组装行为进行建模,并获取相应的弹性理论.以往对双层膜弹性性质的研究主要基于唯象的Helfrich弹性理论,它将双层膜看成是一张二维曲面,并将膜的弹性性质归结为
组织周围微血管结构变化能够反映许多血管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其肿瘤的生长、侵袭与转移等过程生成了大量形态结构异常、网络分布复杂的毛细血管。本课题借助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成像(Optical-Resolution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OR-PAM)技术来获取小鼠体内早期肿瘤的微血管图像。对于组织周围分布较深且密集的细小血管网络,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光的散射或者成像系统不够稳
近年来,由于硒对于人体的特殊益处且植食源性硒是人体硒的主要来源,硒成为农业地质的研究热点。贵州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明确蓝莓种植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和硒在蓝莓富集特征对于贵州打造富硒蓝莓品牌和土壤硒资源的利用有着积极影响。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蓝莓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和硒在蓝莓的富集规律,得到了以下结论:(1)研究区出露的四套地层基岩Se含量均大于地壳Se元素丰度
为了深入探究仡佬族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本文以务川仡佬族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仡佬族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形成背景及原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将仡佬族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分为物质空间形态和非物质空间形态两个层次,运用相关数理统计、浦氏乡村聚落二维平面空间形态量化研究方法、空间句法、分形维数等方法进行量化解析。通过对三个样本聚落龙潭村、马拱坡、毛田村的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务川仡佬族传
儿茶素作为茶中主要的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能力,同时在茶叶苦涩味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Cs F3’5’H基因表达量与儿茶素含量呈正相关,Cs F3’5’H基因的终产物是黄烷醇类物质,黄烷醇类物质升高会增加茶叶的苦涩味,影响茶叶的品质。Cs F3’5’H基因的表达受转录因子的调控,但目前对Cs F3’5’H基因上游顺式作用元件与转录因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茶树“福鼎
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设备应用于在各行各业中,然而应用于监测工程机械方面的智能设备却很少。实际上,传统工程机械智能化对于施工企业进行工程管理十分有意义,现目前,施工企业对工程机械的管理大多采用传统的人工填报信息方式,这种方式存在必然的缺陷,每台工程机械的实时数据不能精准、及时的上报,造成企业对工程机械管理困难,企业不能对工程机械进行高效、高质的管理。针对上述问题,本
本文以燃用煤泥的某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对象进行炉内喷氨脱硝特性研究。首先采用热重-质谱联用法对高水煤泥挥发分析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主要挥发组分,并据此对Merrick挥发分释放模型进行了修正;然后以实验结果为主要输入参数采用CHEMKIN软件建模,并进行了锅炉炉内温度场及NOx生成特性的数值模拟,以运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之后按各反应器温度分布确定了喷氨位置,进一步研究喷氨量对脱硝效率
近年来,我国面临医疗卫生总费用连年递增,疾病诊疗过程不规范,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保基金收支严重失衡等诸多问题。鉴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在国内外医疗控费领域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本文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开展基于DRGs分组的费用预测模型研究,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新参考,为疾病费用预测方法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本文以某三甲医院主要诊断为冠心病的病案首页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作为贵州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特色果树,目前全省经济栽培面积已超过13万hm2,主要品种为‘贵农5号’,重点分布在六盘水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市及毕节市4个市州。由于各地气候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差异,使得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区的果实品质表现存在较大差异,而搞清楚这种代表性品质特征对于企业针对不同加工方向和加工特征产品的专向化原料选择无疑显得必要而迫切
村落作为城镇发展的源头学界对它的研究从未中断过,对它的保护和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学界对乡村聚落的研究开始从单一视角的定性研究转为多视角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定量化研究,空间形态的研究逐渐成为乡村聚落量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取苗疆古驿道影响域内32个典型传统村落或民族特色村寨,基于浦氏边界形态量化法、空间句法、分形法、Dlaunay三角剖分法和建筑节点网络法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