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肉牛产业作为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人们膳食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农村经济及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牛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中国肉牛良种化程度低,肉牛品种混杂,牛源紧缺,特别是2006年以来,基础母牛下降幅度较大,牛肉生产增长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肉牛产业通过何种途径才能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实现牛肉产量的稳定增长,是中国肉牛产业所面临的难题。因此,分析影响牛肉生产增长的因素,找出促进牛肉生产增长的动因,对于加快牛肉产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以经济增长理论和技术效率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中国牛肉生产增长的过程进行分析。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HMB指数分别测算投入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牛肉生产增长的影响程度。本文共分为五章,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是前言,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对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的阐述,说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了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肉牛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肉牛产业发展初期、肉牛产业快速发展阶段和肉牛产业调整发展阶段。肉牛产业在中国农业和畜牧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满足人们消费需求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中原、东北、西北、西南四个肉牛主产区。但中国牛肉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能力有限,牛肉产品质量不高,高档牛肉较少。第三章对中国牛肉生产增长过程进行了分析。中国牛肉总产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栏率也成倍增长。四个肉牛主产区的牛肉产量都发生了变化,近几年东北肉牛产区发展很快,中原肉牛产区有所回落,西部肉牛区发展比较稳定,全国单产水平由快速增长变成近些年的缓慢增长,用于肉牛生产的各种投入要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四章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1991年到2010年全国8个肉牛主产省区的投入产出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用工天数的变化对牛肉产量几乎没有影响,所选取的其他三个变量的产出弹性由大到小分别为仔畜重量、精饲料数量、其他费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独增加这三种要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带来产出的增长。在分析单产增长源泉的基础上,得出在1991到2010年间,牛肉单产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于投入要素的增加,投入要素对单产增长的贡献为78.78%,其中精饲料对单产增长的贡献最大。全要素生产率对单产增长的贡献为21.22%,本文利用HMB指数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和测算,结果表明,在1991到2010年间,牛肉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拉动的,混合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规模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明显。第五章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如下建议:要满足中国牛肉市场需求,实现牛肉产量稳定增长,首先要有效地实施肉牛配套育肥技术;其次是要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大力开展肉牛杂交改良;最后,国家应进一步出台扶持肉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