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月启动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次改革的总目标是:紧紧抓住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绩效进步这几个中心环节,在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内将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公司治理的绩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股权结构已经基本成形,本文主要就是研究这样的股权结构是否合理,对公司治理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优化股权结构从而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第一部分阐述了股权结构的含义与重要性。对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理论进行梳理,从基本概念入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表明,从理论上来说,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直接作用于公司治理机制,不同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有着不同的影响。实证研究通过对股权结构指标和公司绩效指标的计量分析,也表明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有着显著的影响。第二部分对两种典型股权结构模式进行了多层次的比较。实践证明没有一个最优的股权结构,不同的股权结构都能产生良好的公司治理效果。对股权结构模式进行了划分,重点分析了股权高度分散的英美模式和股权相对集中的德日模式。两种股权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的股权结构需要与不同的治理机制和法律制度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样的研究能够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选择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第三部分分析了股份制改造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国有股权的代理行使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国有金融资产的所有者仍然是虚置的;二是股权高度集中而且国有股权“一股独大”。类似的股权结构缺陷同样存在于国有上市公司,通过对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的分析,这样的股权结构缺陷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根据第一部分的研究和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可以分析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金融监管和存款人利益有着不利影响。第四部分针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缺陷,提出股权结构优化的一些设想。第二部分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股权结构需要与不同的治理机制和法律制度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