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快速有效的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方法。首先利用羧甲基壳聚糖和溶菌酶(CMC/LYZ)包裹无定形磷酸钙(ACP)形成羧甲基壳聚糖/溶菌酶-无定形磷酸钙纳米凝胶(CMC/LYZ-ACP),然后通过无定形磷酸钙向羟基磷灰石(HAP)转化实现暴露牙本质小管的有效封闭。方法:在这项工作中,首先利用CMC与LYZ合成CMC/LYZ纳米凝胶,进而稳定ACP形成CMC/LYZ-ACP纳米凝胶,纳米凝胶的形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来表征。粒径的大小通过动态光散射(DLS,dynamic light scattering)进行定量分析。X射线能谱元素成像分析技术(EDX-Mapping)进行关键元素的定量及分布的分析。X射线衍射(XRD)、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FTIR)对纳米凝胶进行物相及组份分析。同时将CMC/LYZ-ACP纳米凝胶与以前课题组研究的CMC/ACP纳米复合物进行比较。然后收集因牙周病、正畸减数或智齿阻生拔除的完整无龋坏、裂纹、无明显磨耗的新鲜离体牙32个,分成4组:正常牙本质组,牙本质小管暴露组,CMC/LYZ-ACP纳米凝胶处理组,极固宁(Green OrTM)阳性对照组,每组各8个样品。将包裹ACP的纳米凝胶应用于人工制备的牙本质敏感模型即牙本质小管暴露的样品表面,超声清洗后,利用扫描电镜(SEM)、XRD、纳米压痕实验(nano-idention)等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进行评估,并与极固宁组进行对比。结果:透射电镜显示,CMC/LYZ-ACP纳米凝胶为尺寸约50-500nm的球形致密的凝胶颗粒,DLS分析颗粒直径约354.8nm。元素映射和能谱分析表明微球中的C、N、O、Ca、P、S为主要元素分布。XRD对纳米凝胶物相进行分析,提示CMC/LYZ-ACP纳米凝胶中无晶体相形成。FTIR结果提示构成纳米凝胶的羧甲基壳聚糖和溶菌酶之间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力。CMC/LYZ-ACP纳米凝胶与CMC-ACP纳米复合物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没有溶菌酶的参与,形成的颗粒比较松散,而溶菌酶的加入可以形成较实性的边界清楚的CMC/LYZ-ACP纳米凝胶,此凝胶可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SEM分析表明,超声清洗后牙本质小管表面仍有约1-2μm厚度的涂层,进入牙本质小管内部的矿化物质深度约4-8μm,而Green OrTM组只是在牙本质小管表面形成沉淀物阻塞小管口,未进入小管内部。XRD测量结果提示CMC/LYZ-ACP纳米凝胶组和Green OrTM组都形成明显的结晶,而纳米压痕实验表明CMC/LYZ-ACP纳米凝胶组形成的矿化物在硬度和弹性模量方面与天然牙本质更接近。结论:CMC可以与溶菌酶形成致密的球形纳米凝胶,在ACP的参与下,CMC/LYZ-ACP纳米凝胶较极固宁组可以显著提高牙本质小管的堵塞效果。这些结果表明,寻找和发现CMC/LYZ-ACP纳米凝胶将成为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有效策略和新型的纳米材料。